
邵陽縣位于湘中偏西南,當地屬典型的丘陵山區,地理條件優越,適合油茶種植。作為全國油茶基地示范縣、“中國茶油之都”和“中國油茶之鄉”,近年來邵陽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大力發展油茶這一傳統產業。特別是2008年以來,在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現場會的鼓舞下,邵陽縣緊緊圍繞“油茶增產、林農增收和生態功能增強”這一總體目標,按照“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的要求,做大做強油茶產業,加快富民強縣步伐。
《綠富中國》報道組記者來到湖南省邵陽縣,了解當地油茶產業的發展現狀,親身到感受油茶產業發展給農民帶來的實惠。
在當地種植大戶周根生的油茶基地,放眼望去,山山相連的大片紅壤,都種植著綠油油的油茶樹。一見面,周根生就向記者大大地贊譽了一番油茶——“開花,就開出糖來;結果,就結出油來”。正是看好這一產業的前景,2009年,退伍返鄉的周根生開始了油茶的種植。“當時種了600多畝,資金主要靠貸款。前期信心沒那么大,后來信心越來越大了,是因為縣里非常重視油茶產業,把它定位為四大產業之一,還有相應的補助資金。我抓住機遇就沒有放過!”周根生說,前幾年投入大、又沒有收益、還有負債,壓力很大,但看到茶油的價格不斷飆升,加上政府重視,所以就堅持下來了。
目前,周根生聯合四五位村民成立的“邵陽縣怡悅油茶專業合作社”已在邵陽縣的11個鄉鎮種植油茶一萬二千多畝,周根生等人滾雪球般將油茶產業越做越大。“我們從2010年開始大規模種植,其中已經開始掛果的有4000多畝,其余8000多畝長勢良好。”周根生向記者介紹,油茶樹第四年開始掛果,第五六年產量逐步提高,只要撫育得好,八至十年左右就開始進入豐產期。他粗略算一算:進入豐產期,保守估算每畝地產80斤毛油,按目前的價格50元/斤算,每畝的產值是4000元,除了大約1000元成本,每畝利潤有3000元,“種100畝油茶林,等于拿30萬元的年薪。”
采訪過程中,周根生反復向記者感慨,“油茶產業是一個富民強縣的好產業”,他還說這個“富”不僅僅是自己富,也帶動當地的農戶致富。周根生介紹,合作社通過林地集約以五五分成的方式,與當地農戶簽訂承包合同,所以3000元/畝的利潤當中有一半是農戶的。他還介紹了自己“滾大雪球”的“秘訣”:“在發展油茶基地之前,我們帶著農戶去參觀已成功建起來的基地,讓這些人相信我們是實實在在做事業的人,從而愿意跟我們合作。”
正是讓農民實實在在感受到油茶產業帶來的效益、看到發展的前景,周根生的“雪球”得以越滾越大。“除了已經種植的之外,目前已經完成林地集約,還未種植的林地有兩三千畝。未來計劃發展到兩萬畝的種植規模。”談到今后的發展規劃,周根生表示,在擴大種植規模的同時,也要加強基地的管護,“三分造,七分管”,要把已經種植的油茶林管理好、經營好。對于前景,他非常有信心:“如果兩萬畝都進入豐產期,預計每年的收益約五六千萬元”。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如今邵陽縣通過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發展種植大戶、引進企業投資等舉措大力推動油茶產業發展。民間資本大舉引入,龍頭企業紛紛入駐,昔日荒涼的土地披上了綠色的衣裳,正逐漸成為農民的“綠色銀行”。
談起邵陽縣油茶的產業發展,主管林業的陳小飛副縣長對記者說,這幾年邵陽縣把油茶、烤煙、生豬、優質稻確定為四大產業。特別是2008年以來,在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現場會的鼓舞下,邵陽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油茶增產、林農增收和生態功能增強”這一總體目標,做大做強油茶產業、加快富民強縣步伐。截至目前,邵陽縣共整合各類油茶產業開發資金4.2億元,完成油茶新造11.2萬畝、油茶低改14萬畝;建成茶油加工企業5家,年加工能力3萬噸。目前,邵陽縣油茶林面積56.2萬畝,年產茶油1.08萬噸。
同時,邵陽縣從政策規費減免、整合資金投入、爭取項目建設、創建品牌重獎等方面對油茶產業進行全方位扶植,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邵陽縣油茶辦主任劉豪健介紹:“我縣對油茶產業的發展扶持力度大,并且與退耕還林等項目相結合,將退耕還林后續產業的資金重點用于發展油茶產業。新造油茶林整合退耕還林后續產業資金、現代農業發展資金、水土保持資金等項目資金,每畝補助一千元。”據介紹,邵陽縣委、縣政府在《關于進一步加快油茶產業發展的意見》中明確規定:每年捆綁整合5000萬元以上的資金用于油茶產業發展。對連片開發5畝以上的大戶或企業,低改油茶每畝補助400元,新造每畝補助1000元;對第六年掛果率達80%以上,且年產油茶鮮果在每畝900斤以上、面積在100畝以上的,分別按每畝100元或200元的標準進行獎勵;對連片種植300畝以上、500畝以上、1000畝以上油茶林基地,經驗收合格,自籌資金按標準完成油茶基地蓄水池、機耕道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分別解決3萬元、5萬元、10萬元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對獲得國家、省名優產品和知名品牌的,將給予1至50萬元的獎勵等。
“三分造,七分管”,油茶豐產,優良種苗是基礎,科學管護是關鍵,一點都馬虎不得。邵陽縣積極與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和湖南省林科院等院校、科研單位開展科技聯姻,推行良種良法,在縣城周圍建立了年產300萬株無性系油茶良種苗木的繁育基地;在七里山場、黃塘鄉塘仁村分別建立了500畝的油茶新品種示范基地;在白倉鎮迎豐村、瓦屋村,蔡橋鄉水口村,長樂鄉江邊村,酈家坪石山村、姚家鋪村分別建立了集中聯片5000畝優良無性系良種油茶造林基地。同時,該縣林業部門經常組織基層林業工作人員、造林大戶、造林公司、農民合作社帶頭人、油茶育苗帶頭人進行手把手、面對面的技術培訓,還積極開展油茶產業送科技下鄉活動和油茶聯點技術服務活動。
此外,邵陽縣還致力于油茶產業的創新發展模式,在“公司+基地+農戶”等經營模式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開展“專業合作社”經營模式,即在“政府引導、入社自愿、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下,實行統一開發、統一管護、統一銷售,發展壯大油茶基地。縣油茶辦主任劉豪健介紹,“專業合作社”經營模式減輕了農民種植的成本,又解決了銷路問題,提高了農民發展油茶種植的積極性。目前,邵陽油茶的基地六成左右屬于這種經營模式,全縣已成立怡悅、日戀、日盛、五龍、四尖峰、融城偉業等3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扶持、發展油茶種植大戶378戶,引進瑞柏茶油、長江糧油、德晨投資、湘南農業、華強糧油、興隆糧油等13家企業投資油茶產業。“邵陽茶油”榮獲了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產品遠銷國內外。
采訪結束時,陳小飛副縣長充滿信心地對記者說:“‘一棵樹、一斤油、一百年、受益四代人。’到2025年,邵陽油茶林面積將發展到80萬畝,茶油年產量達到2.7萬噸以上,產品精深加工率達到80%以上,建成集科研、加工、倉儲、交易、博覽、旅游、觀光、休閑等于一體的‘中國茶油之都·邵陽油茶產業園’,實現茶油年產值30億元以上,吸納產業人員3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