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記者沿著山路來到岷縣十里鎮曹家村,這里雖然山大溝深,人均耕地不足1畝,但莊稼人還是能從土里刨“金”,家家戶戶都熱衷于種當歸,發展到上千畝,為農民帶來的收入頗豐。村民陳勤科對記者說:“種了2畝多當歸,曬干的當歸在市場上1公斤賣到50多元。收入達2萬多元。”
我省發揮獨特的“天然藥庫”資源稟賦,實施“365”現代農業發展行動計劃,努力打造“中國藥都”,做大做強中藥材產業,擴大標準化種植,延伸加工鏈條,完善物流體系,中藥材產業的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快速形成,產后加工能力和農民增收效果大幅度提高。2014年,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預計達365萬畝,產量98.8萬噸、產值約100億元,種植面積多年居全國第一位。
標準化種植,優勢區域特色明顯
甘肅中藥材,中外馳名,形成了特色明顯的四大優勢區域。全省有岷縣當歸、渭源白條黨參、隴西黃芪、隴西白條黨參、禮縣銓水大黃、西和半夏、文縣紋黨、華亭獨活、華亭大黃、民勤甘草、武都紅芪、瓜州枸杞、靖遠枸杞、哈達鋪當歸、宕昌黨參、宕昌黃芪、徽縣銀杏,武都紋黨參等18個道地中藥材品種獲得國家原產地標志認證。
品質決定身價。按照省政府《甘肅省加快中藥材產業扶持辦法》的安排,各級農業部門發揮職能作用,調整結構,優化布局,促進道地中藥材向優勢產區集中,全省中藥材已由“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全省著力推進國家中藥材GAP達標基地建設,支持優良種子種苗繁育,2014年在全省31個中藥材生產縣區,建成36個千畝中藥材標準化生產示范園,示范面積4萬畝;扶持通過GMP認證的中藥材飲片加工企業建成標準化示范基地14萬畝以上。
岷縣西寨鎮藥農張長生如今栽植當歸時,按照西寨鎮中藥材合作社的要求規范化種植,統一種苗、統一施有機肥、統一施生物農藥。他告訴記者:“現在與以前栽種當歸不一樣了,不能隨意施化肥農藥,更不能用生長劑,否則,合作社收購時會降低級別、壓低價格。”
省經作站廣泛開展技術培訓,重點示范推廣了道地品種提純復壯、當歸膜側栽培、甘草機械化穴播覆膜栽培等先進實用技術,建成了一批特色突出的優質中藥材生產基地。全省有當歸、罌粟、半夏等中藥材種植基地獲得國家GAP基地認定;有7個基地通過農業部無公害基地認定;岷縣、隴西、渭源、西和、民樂5個縣分別被農業部授予中國當歸之鄉、中國黃芪之鄉、中國黨參之鄉、中國半夏之鄉和中國板藍根之鄉。
延伸產業鏈,形成初加工集群
記者在隴西中醫藥循環經濟產業園采訪時看到,這里匯聚著眾多中藥材加工企業,庫房里堆積著成捆的藥材,散發著濃濃的藥材清香,車間里,工人們對當歸、黃芪、甘草等藥材進行清洗、整理、切片等粗加工;在精細加工車間,但見身著白色工裝的工人,擺弄著眼前的瓶瓶罐罐,通過水煮、噴霧、干燥等工序,藥材變成了濃縮膏粉,流水生產線生產出當歸精油軟膠囊、黃芪咀嚼片、黨參健康含片等不同的保健品和藥品。
延伸加工鏈條,使藥材向中醫藥轉變,我省中藥材加工方式已由傳統的揀選、清洗、切制等方式,轉變為中藥材飲片精制、浸膏提取、揮發油萃取等精深加工,產品已發展到中藥飲片、中藥半成品、中成藥、保健品、美容化妝品等多個系列,拓展了增值空間。如岷縣康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的二氧化碳萃取中藥材有效成分生產線提取的當歸油每公斤賣到了3000多元,直接出口國外。
省上出臺多項政策引進大企業落戶隴原,培育本土醫藥企業發展壯大,全省中藥材核心產區形成了初加工集群。全省有生產經營中藥材的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30家,有GMP認證藥品生產企業139家,其中產值過億元企業17家;全省現有200多家藥材加工企業,年加工總量約20萬噸,約占全省藥材總產量的23%,加工產值約30億元;有103家中藥材飲片加工企業,其中超過一半分布在定西市。隴西“一方”“效靈”“伊真堂”“中天”和岷縣“康達”等5家企業已進入中藥材浸膏提取和精深化加工領域。
建設市場,打造倉儲物流體系
渭源縣藥材販運大戶麻自勝告訴記者,2006年的當歸價格讓他記憶猶新,當市場終端的當歸每公斤高達80元時,他不知道遠在千里之外的市場行情,低價把藥材出售給商販,讓中介商賺了個盆滿缽溢,等到他知道終端市場行情大漲、大量儲備藥材時,終端市場卻價格下跌,導致他賠本。至此,麻自勝發起成立了渭源縣工商中藥材商會,帶動扶持藥材加工戶350多戶,帶動本地藥材種植、販運大戶300多戶,建成了會川鎮西關金灘中藥材加工園區,吸引省內外客商100多家,年交易額2700多萬元。
我省近年來大力建設中藥材專業市場,現有GSP認證的中藥材及中藥飲片批發流通企業440多家,千噸以上大型倉儲企業25家,靜態倉儲能力約60萬噸,倉儲品種320多個,年藥材周轉量達120萬噸。其中,由于隴西氣候干燥涼爽,倉儲基礎好,管理成本低,隴西文峰中藥材展貿城及電子交易被譽為“南藥北儲、東藥西儲”的天然藥倉,成為僅次于安徽亳州的全國第二大中藥材專業批發交易市場。
目前,高寒陰濕、氣候嚴酷的藥材產區,藥材種植收入占農民純收入比重日益趨高。宕昌為58%,岷縣為57.8%,漳縣為53%,渭源為46%,武都區為34%,隴西縣為30%;岷縣梅川鎮達80%以上;隴西首陽鎮等達70%以上;宕昌縣哈達鋪等鄉鎮達60%以上;有些村,藥材收入幾乎占農民收入的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