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訪農家 看增收 小小茶苗賺大錢

   日期:2015-02-0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59    評論:0    
 訪農家 看增收 小小茶苗賺大錢
 
  這些天,雖是數九寒冬,可晴隆大地天氣晴好,陽光明媚、溫暖如春。在位于晴隆縣碧痕鎮新莊村小云盤組的“晴隆縣志航苗木繁育基地”里,百余名當地村民趁著連日來的晴好天氣忙著篩剪茶苗、扦插茶苗,掏溝、消毒、覆蓋塑料網和塑料薄膜等,整個基地呈現出一派初冬育茶苗的繁忙景象。
 
  “我培育的茶苗,由于品種多且優良,每年都被縣茶葉局以預訂的方式收購,用作全縣茶農種苗栽培。前幾天,縣茶葉局才叫我送了一車到紫馬發放給茶農呢。基地里那些綠油油的茶苗,已經被全部訂購了,只等拔苗裝車運往全縣各個鄉鎮,而那些沒有茶苗的空地,是茶苗已經拔走外運,我正組織民工培育新茶苗。”正在指導民工育苗的基地法人代表周良書就是小云盤組村民,他一臉喜悅地告訴記者,他家每年育茶苗出售能自己賺一筆可觀收入的同時,還可為當地3200余人次留守老人、婦女提供就地打工實現增收25萬多元。
 
  今年38歲的憨厚、誠實、勤苦、豪爽的周良書,曾經也像許多青年一樣有過走進象牙塔的夢想,可1999年7月的高考獨木橋還是將他的夢想擊得粉碎,讓他與大學失之交臂。高考失利后,周良書離開了學校,于2000年初開始外出,先后碾轉于浙江、上海、廣東等地打工,從事過膠花制作、建筑、雨傘、電鍍等多種行業。
 
  2004年2月,覺得打工不是長遠之計的周良書離開了“外面的世界”,決心回家發展開創一番屬于自己的事業。回到家里,該干什么呢?周良書舉棋不定,閑暇無事的他到處咨詢,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事業。2006年1月初,他以每年3萬元的承包費,信心滿滿地承包了縣茶葉公司云頭茶葉加工廠,決心在茶葉加工上好好干一番事業。可創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當年,因受福建、浙江等外省先進茶葉加工技術“入侵”晴隆的影響,周良書承包的茶葉加工廠血本無歸,虧損了9萬多元。
 
  吃一塹,長一智。第二年,深諳自己茶葉加工技不如人的周良書,任憑縣茶葉公司好說歹說,還是中斷了茶葉加工廠的承包合同。中斷了茶葉加工廠承包合同的周良書并沒有死心走茶葉發展之路,因為他明白,自己的家鄉地處晴隆云頭大山腳下,這里是距今100萬年前世界唯一的茶籽化石發掘地,走發展茶葉之路定會迎來一片新天地。當年6月,他瞄準晴隆縣大力發展茶葉需要大量茶苗的商機,在與縣茶葉局達成提供優質茶苗的協議后,投資50萬元,以每畝400元的租金,流轉當地肥沃田地107畝,注冊成立了到目前為止還是黔西南州最大型的“晴隆縣志航苗木繁育基地”,開始了無性系有機茶苗培育之路。
 
  這一次,有了前一次失敗教訓的周良書再也不敢盲目,他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獨自一人跑到湄潭,向茶葉育苗技術專家請教,并以年薪4.5萬元請專家到基地里手把手教授育苗技術。“這一次是下決心卷土重來,二次創業,我完全學到了育苗技術和茶苗管理經營之道,沒有了‘隔行如隔山’的感覺。”回憶起自己育苗從“門外漢”逐漸變成了“行內通”的經歷,周良書滔滔不絕,一臉成功的喜悅。
 
  “可別小看這小小茶苗,它卻可賺大錢,我的基地育有龍井43號、烏牛早、金觀音、黃金葉、龍井長葉、吉安白茶、福鼎大白等7個茶葉品種,每年可育茶苗230萬余株,每株訂價為0.18元,每年毛收入有41萬多元,出去材料費和工人費用,每年可賺十二三萬元。”在基地里,在與記者算育苗經濟收入賬的周良書心里樂開了花。周良書,經過近7年時間精心搞無性系有機茶苗育苗,如今成了遠近聞名的年純收入10萬元以上的茶苗育苗大戶。
 
  “其實,我當初注冊成立‘晴隆縣志航苗木繁育基地’的目的,一方面是想為自己找一條創業致富之路,可重要的方面還是想為當地的留守婦女、老人以及寒暑假放學的中小學生找一條就地打工掙錢的門路。”在從基地返回的崎嶇山路上,周良書向記者“坦白”了隱藏在心底的成立苗木繁育基地搞茶苗育苗的“玄機”。
 
  據曾經有過外出打工經歷的周良書介紹,當地每年青壯年均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都是老人、婦女和孩子,大片大片肥沃的田地少人或無人耕管,很多已擱荒,為了增加農戶收入,免除外出務工者的后顧之憂,他以第一年每畝400元,以后逐年每畝增加20元的租金,流轉他們的土地育茶苗,然后優先安排流轉土地的留守老人、婦女到基地做工,實現租地、務工雙增收。
 
  “我的基地一畝每年剪苗、扦插、掏溝、消毒、覆蓋薄膜、除草、灑農藥、運苗等就需要農民工30個,107畝每年就可為當地3200余人次留守老人、婦女提供就地掙錢機會,如果按現在每個工80元—90元計算,一年就能為留守老人、婦女實現務工增收25萬多元,加上土地租金,多的收入有近萬元,少的也有3000余元。”周良書為自己能找到創業致富出路,盡自己所能為家鄉更多留守老人、婦女實現就地打工增收和照顧家庭兩不誤而津津樂道。“有了這苗木繁育基地,外出務工人員不再糾結于掙錢和照顧家庭之間,更多老人、婦女、孩子不再孤單。”
 
  那一株株小小茶苗,在周良書眼里,不僅僅是一張張致富的票子,更是留守老人、婦女實現務工掙錢和顧家能兩全的合適選擇。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