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西寧市湟源縣實現“草畜聯動”

   日期:2015-02-0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34    評論:0    

  2014年的金秋時節,西寧市湟源縣波航鄉浪灣村飼草種植基地,集中連片的青飼草波浪滾滾、長勢喜人。波航鄉副鄉長康海文告訴我們,這兩年鄉里加大了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以白燕麥、小黑麥為主的飼草種植面積在逐年增加,農戶通過種植飼草提高了經濟收入。

  吳生愛是湟源縣的種植大戶,近幾年通過飼草種植項目,種植黑麥獲得了不錯的收益。2013年他種了1800畝,2014年擴大到4200畝。 “一畝地效益好的話,能產700到800斤,凈利潤就是300到400元,2013年我們掙了20多萬元,2014年差不多掙了60萬元。種黑麥這個項目對我們農民來說效益非常好,帶動了我們周邊群眾脫貧致富。”吳生愛說。

  立足當地自然資源,積極轉變生產方式,統籌謀劃,大力發展飼草產業,實現“草畜聯動”,是近年西寧市全力推進農區畜牧業現代化發展新模式的重要手段。記者從西寧市農牧和扶貧開發局了解到,圍繞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間主要畜產品自給率達到50%以上的總體目標,西寧市以加大財政扶持方式和完善配套政策來建立草畜聯動的保障機制,切實抓好飼草料產業發展,為農區畜牧業現代化發展闖出了一條適合西寧特色的路子,促進了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畜牧業結構調整有了突破性進展,全市農區畜牧業向“畜禽良種化、經營產業化、生產標準化、飼養生態化、設施現代化”的畜牧業現代化方向穩步邁進,實現了草食畜區域性發展布局調整和農區草畜產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2013年,在充分挖掘撂荒地、棄耕地、退耕還林地、異地搬遷地和貧瘠地等土地資源的基礎上,西寧市全面啟動實施“市級飼草種植項目”,拿出專項資金重點對適宜種草地區、規模養殖場、專業合作社、飼草料加工龍頭企業、規模化集中連片優質牧草種植基地和優質牧草良種繁育基地,給予種子補貼和購機補貼,助推“草畜聯動”和牛羊“倍增計劃”的實施,為畜牧業發展“糧”草先行。2013年全市種植優質牧草40萬畝,2014年種植優質牧草45萬畝,到2015年將達到50萬畝,建成牧草良種繁育基地2.5萬畝,為保障西寧草畜產業穩定并提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了解,依據大通縣、湟中縣和湟源的自然、氣候條件和資源、區位優勢,西寧市飼草料產業布局為大通縣青貯飼料、湟中縣燕麥和湟源黑麥飼草生產區。通過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積極推行糧食、經濟、飼草作物三元種植結構,推廣應用高產優質一年生禾本、豆科飼草和早熟玉米品種及多年生禾本科混播牧草品種,擴大草田輪作和復種飼草規模,提高農作物秸稈加工利用率,可補飼秸稈占全省的23%;大力建設林納、加燕2號、青海444、白燕7號等優質牧草品種飼草料生產基地,千畝生產基地達到100個以上、百畝基地達到1000個以上,飼草良種達到國家標準三級以上,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優勢。

  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西寧市扶持了35家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飼草料生產、加工龍頭企業,形成以龍頭企業為骨干、專業經濟組織、經濟實體及種養大戶為補充的飼草料生產加工格局。同時支持龍頭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引進,提高企業生產、加工、收獲、貯藏等機械裝備水平,2014 年落實中央、省級牧草機械補助364萬元,市級牧草機械補助200萬元,購置牧草專用機械367臺(套),全市飼草機耕、機種、機播、機收等環節機械化率達到85%以上。

  在鞏固現有牧草良種繁育基地建設規模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產出率高、效益好、適宜當地種植的優良牧草良種繁殖規模。三縣建設一年生禾、豆牧草種子基地共4個,確保牧草良種覆蓋率達到90%以上,統供率達到80%以上。湟中縣每年為全省提供60%的燕麥種子,“湟中燕麥”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成為有品牌標識的優質牧草。

  湟中縣魯沙爾鎮朱家莊村層巒起伏的山坡上,隨處可見長勢良好的優質燕麥長滿了昔日荒涼的山坡。“過去,誰也不把離家遠的山坡、坑坑洼洼的旱地、撂荒了的土地當一回事兒,可現在卻成了我們村里人的香餑餑!”在朱家莊村的山上,已經種了4年燕麥的村民汪忠善笑呵呵地對記者說,“等收割了燕麥,剩下的秸稈又可以拿回去喂牛、喂羊,省下了一大筆草料費吶!”

  目前,西寧市已逐步形成“農戶+基地+專業合作社+公司”、“農戶+專業合作社+公司”和“基地+公司”等不同發展模式,優質牧草“訂單種植”、“特色種植”、“區域集中發展”特色突顯,牧草種、收、儲、加等環節實現規模化發展。西寧市湟中縣依托燕麥種植優勢,成為全省提供優質燕麥種子最大種源基地,良種擴繁種子質量達到國家標準一級以上,“高效、集約、持續”的優質飼草種子生產基地走在了全省草產業發展的前列。

  西寧市農牧和扶貧開發局副局長李啟昶介紹,為積極轉變生產方式,西寧市在“一戶帶多戶、多戶連一村、鄉村成基地、基地連市場”的發展格局中,推動養殖基地和畜棚建設進程。實行草畜結合、農牧結合,重點建設以市郊、大通、湟中、湟源城鎮郊區為主的奶牛生產基地;大通、湟中、湟源縣淺、腦山地區的優質肉牛、肉羊生產基地。“肉牛肉羊倍增”、“草畜聯動”計劃成效顯著,畜產品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畜牧業區域化布局初步形成。同時,積極推行多種畜牧業養殖模式,畜牧業組織化程度加快,成立了湟中春源、互邦、藏地堂、三江一力等結成的畜牧企業戰略聯盟,不斷完善基地與龍頭企業、養殖戶等的利益聯結機制,對促進農民增收起到積極作用。比如三江一力公司通過訂單模式組織開展飼草種植、加工以及肉牛養殖,僅PS面包草一項就帶動2000余農戶增收1254萬元,并按高于市場價300-400元/噸的價格收購農戶為企業代養的肉牛,保證了肉牛質量和養殖戶利潤。

  發展飼草料產業必須以保護草原生態環境為前提,西寧市農牧和扶貧開發局畜牧獸醫草原處副處長趙小娟告訴我們,全市天然草原和補飼載畜量合計達到210.22萬個羊單位,與全市理論載畜量206.55萬個羊單位相比,草畜平衡。通過推進飼草料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全市可增加89萬個羊單位飼養量,促進了農區畜牧業發展,增加了農牧民收入。“畜禽養殖+糞污沼氣化等無害處理+無公害產品生產”、“青貯等飼草加工+牛羊養殖+有機肥生產”、“優質牧草種植+草食畜養殖+有機肥生產”等集約化生產經營循環模式獲得空前發展,實現了畜牧業資源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和畜牧生產優質高效。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