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我們從鄉政府所在地驅車沿著山村小路一路前行一個多小時,終于見到了這位養竹鼠的農村青年黃藝軍,皮膚黝黑,清瘦精干,給人的印象就是肯干實干。
小憩之后,黃藝軍帶我們參觀了他的養殖基地,一座約80平米的老磚瓦房子改造而成,冬暖夏涼,干凈整潔。屋內用瓷磚板材分隔成五、六十個長約80厘米,寬約60厘米的小格子,這就是竹鼠們的“家”,它們合屋而住,卻各自有自己單獨的空間居室,一只只胖乎乎的竹鼠正悠閑自得地或吃或睡,十分祥和,仔細靜聽,還聽得到竹鼠們在啃食的“咯吱咯吱”聲。“請大家輕輕地走,不要大聲說話,竹鼠最忌的就是喧鬧。”黃藝軍邊領我們參觀,邊提醒我們。
竹鼠,以竹的地下莖、根、嫩枝和莖為食,肉質鮮美,人工養殖少,市場供不應求。
黃藝軍的養殖基地從2012年開始創建,從當初的一對種鼠,發展到現在有80多只,初具規?!,F在,每只種鼠每年能生10只小竹鼠,喂養一年就能長到4斤以上,可以銷售。目前的市場價格至少為60—80元/斤,每只約可賣250元到300元,由于喂養成本不高,利潤十分可觀。
當筆者問到為什么養竹鼠時,黃藝軍笑著回答,當年自己初中畢業,也去南寧、廣東打過工,但是由于自己文化低,找不到好的工種,賺的錢也就不多。后來回到家鄉,除了種植甘蔗,還有很多農閑的時間,想闖一番事業。一開始買了一臺農用拖拉機跑運輸,結果競爭太激烈,不賺錢,“賠了夫人又折兵”。后來結合家鄉的地理環境,又做七彩野山雞的養殖,由于技術和市場方面的原因,一直沒有能做大,養的那幾只,最后逢年過節時也就是給家里親戚朋友打了牙祭。
歷經幾次創業的失敗,當初的少年漸漸步入不惑之年,一事無成,自己漸漸也著急起來。說起養殖竹鼠的事,說起來還十分有趣,當初他在南寧閑逛時,他在一個市場里看到有人在賣竹鼠,十分好奇,這么大的老鼠,不知味道怎么樣,就想買兩只來試試。當他買回到村里后,家里人看著這一對胖乎乎的竹鼠,越看越可愛,最后不忍下手,留著養著了。也巧,黃藝軍買的這兩只竹鼠,正好是一對“夫妻”,養著養著,竟然下鼠仔了!黃藝軍索性都把這些鼠仔養起來,每天喂以竹子、甘蔗、玉米秸稈等食物。漸漸地,他覺得養竹鼠相當容易,不要什么成本,還容易養殖。突然有一天,想起在南寧買竹鼠時的那個貴,黃藝軍下定決心,養竹鼠,賺大錢!看準的事,他就開始不斷努力大膽去做,自己每天都仔細觀察它們的生活習性,買相關的書籍查閱,自己總結經驗,向縣城周邊有經驗的養殖戶請教。終于,從一時興起變成了規范化養殖,短短幾年時間,一對變成了10只,10只又變成50只,一度有130多只的規模。
那么,養竹鼠就沒碰到什么難事嗎?有。黃藝軍說,竹鼠,最喜安靜,最怕吵鬧,最怕太熱和太冷。在今年6月,正當天氣太熱時,他一時大意,沒做好降溫措施,導致病死50多只竹鼠,損失慘重,讓他心痛不已。竹鼠在生小鼠時,特別要注意維護基地安靜,如遇突然喧鬧,竹鼠會把自己的嬰兒咬死或吃掉。同時,要做好防貓、防家鼠工作,把鐵絲細網罩好保護竹鼠。至于防疫防病,雖然簡單,但秘方很關鍵,他說,每天都會抽查竹鼠體溫,如果竹鼠發熱,摸摸竹鼠的尾巴或肚子,就能明顯感覺得到,這時只需用用龍膽草喂食,就好了。
目前,雖然基地規模尚小,竹鼠主要留作種鼠,沒有對外銷售,但已名聲在外,早有本地的酒店和外地的客商前來參觀并表達簽訂采購合同的意向,雖開出了誘人的價錢,但他還是不想現在賣掉竹鼠。別看他人小,野心還蠻大的呢,他說,現在規模這么小做銷售,沒多大意思,他打算再擴大規模,到今年年底發展到300只,以后發展至少要發展到2000只的規模,才會考慮銷售。他說:“現在,市場這么好,不急。”他想,以后可以成立合作社,打出品牌,與酒店等采購商簽訂采購合同,建立穩固銷售渠道,實現產、銷一體化經營。
經過3年多的探索,黃藝軍竹鼠養殖技術已經趨向成熟,并對這個行業前景充滿了信心,有明確的目標和規劃,但是資金這方面一直是一塊較大的軟肋。未來,他想除了吸引其它資金與別人攜手創業,還非常希望能得到政府相關政策的扶持,把竹鼠養殖業做大做強,形成品牌特色,帶動周邊群眾一起發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