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江蘇:泰興一古銀杏瀕臨死亡 專家稱可以救活

   日期:2015-01-3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62    評論:0    

  泰興市姚王鎮境內有一棵老銀杏樹,相傳是明朝開國元勛劉伯溫所栽,雖歷經歲月滄桑,但一直枝繁葉茂。不料從去年開始,這棵銀杏樹漸漸枯萎了。村民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請專家救救它。

  日前,已有專家開出了“藥方”,稱樹可以救活。

  相傳為劉伯溫所栽

  這棵銀杏樹位于姚王鎮十里甸村張灣七組的河邊上,日前記者找到了它。銀杏樹干高約20米,直徑約為1.5米,南邊有一條河,北邊是村民家的樓房。銀杏樹旁有一個六角石亭,石板上赫然刻著“銀杏亭”三個大字。

  村民張金龍介紹,這棵銀杏樹年代久遠,據說是明朝開國元勛劉伯溫所栽。當年,劉伯溫隨朱元璋大軍征戰經過泰興時,在當地種了不少銀杏樹。據此推算,這棵銀杏樹已有600多年樹齡。樹齡之久,在被譽為銀杏之鄉的泰興也算屈指可數了。

  年近七旬的張金龍回憶,銀杏樹以前長在坑洼不平的河岸邊,上世紀70年代改造中溝時,村民們把樹周圍弄平整了。幾年前,村里派人給河邊修筑了水泥路。為了紀念這棵歷史悠久的銀杏樹,還在它旁邊建了一個六角涼亭,并取名為“銀杏亭”。

  記者發現,在銀杏樹與銀杏亭之間,還有一座土地畝,香火痕跡依稀可見。“我們都把它稱作‘神樹’。”張金龍說,因為生得十分高大,所以這棵銀杏樹曾被民航部門作為航空標志使用。

  古樹“病危”村民痛心

  記者看到,這棵銀杏樹上幾乎看不到葉子,不少樹皮已與樹干剝離。“這樹以前枝繁葉茂。”十里甸村村干部曾飛介紹,剛有村民興建樓房時,因為避雷設施比較少,所以這棵銀杏樹曾被雷擊過,一個主干斷掉后留下一個碗大的洞。

  令人稀奇的是,這棵銀杏樹干上還有一棵直徑20厘米、高達4米的白楊樹。曾飛說,他推測是后來有鳥類來此筑巢,銜來的白楊樹籽掉在洞里面,因此長出了一棵白楊樹。隨著白楊樹不斷生長,銀杏樹樹干漸漸被白楊樹撐裂。

  從去年開始,這棵銀杏樹漸漸枯萎,樹干開始剝落。村民們都很痛心,懷疑是白楊樹吸收銀杏樹營養導致,因此想將白楊樹鋸掉。由于銀杏樹太高,因此很多人都不敢弄。后來有膽大的人爬上去,結果把鋸條鋸斷了,白楊樹也沒斷,只得作罷。

  曾飛介紹,后來村里請來了泰興林業局的技術人員。技術人員認定這棵銀杏樹沒有死,大部分根還含有水分,因此樹還有救。如果不救的話,兩年后樹就完全枯死了。但救樹需要幾十萬元,因為無力承擔村里只好作罷。

  專家支招病樹有救

  “唯一遺憾的是,當年沒有把這棵銀杏樹作為文物上報,如果是文物就好辦了。”曾飛說,村里一直沒有放棄救樹,希望能請到一位專家,花不多的錢就可以救活這棵樹。因為所需資金較少的話,村里可以想辦法籌集到。

  周慶生家住泰興市根思鄉,一直從事銀杏苗木生意。從1990年開始,他就做銀杏樹嫁接和醫病工作,積累了不少救治經驗。日前,周慶生聞訊后趕到現場,仔細查看了這棵銀杏樹周圍的生長環境。

  周慶生認為,這棵百年銀杏樹之所以枯萎,與它的根部供氧供水不足有很大的關系。“悶根,不透氣。”周慶生解釋,銀杏樹四周都被水泥壓得嚴嚴實實,南邊的銀杏亭正好壓在樹南側的根系上。亭子南側有一條河道,南側的根系是銀杏樹吸收養分和水分的主要通道。

  周慶生說,首先要移除銀杏亭,將樹周圍的水泥挖開,然后檢查樹根系的生長情況。他建議移栽幾棵帶完整土球的小銀杏樹過來,幫這棵銀杏樹輸送水分和養分。在清明節長葉后,要對銀杏樹打藥水,不要讓它掛果,好好休養幾年。

  “一定要除掉長在銀杏樹上的白楊樹。”周慶生說,這棵白楊屬于客樹,靠吸收銀杏樹的營養生長。除掉白楊樹以后立刻把洞補起來,確保補好后不能漏水。“樹可以救活。”周慶生估計,移走亭子后只要二三萬就能解決問題。

  曾飛說,聽了專家的話后,他有信心可以延長這棵老樹的壽命,接下來會盡快實施。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