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可觀賞、可入藥,還能榨油?這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很陌生。然而對于兩鬢斑白的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林業局原副局長李育才來說,這可是他大半生致力于推動的重要大事。
“油用牡丹是一種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于一身的高端作物,大力發展油用牡丹產業,對于促進我國油料生產、保障糧油安全、改善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幫助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李育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人心,綠色經濟的快速發展,油用牡丹產業開發正迎來一個艷陽天。
“牡丹油”,你吃過嗎
“油用牡丹是我們國家獨有的植物。有的國家雖有牡丹,但都是觀賞性的,并不具有高產油料的功能。從第一產業來講,按油用牡丹每畝每年結籽500斤、每斤籽10元(10元每斤是全國多個省區制定的政府保護價)計算,那么籽的收入每畝地就達到5000元人民幣。因此,種植油用牡丹要比種植傳統農作物每畝地多收入幾千元。”李育才很清晰地用數字給記者勾勒出油用牡丹種植的經濟畫面。
“牡丹籽油含不飽和脂肪酸高達92.26%,特別是其中的α-亞麻酸含量達40%以上。α-亞麻酸是構成人體腦細胞和組織細胞的重要成分,是人體不可缺少的自身不能合成又不能替代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又有‘血液營養素’、‘維生素F’和‘植物腦黃金’之稱。”李育才以牡丹籽油為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由于其獨特的保健功效,現在每斤市價達1000多元人民幣,每畝結籽按500斤計算,出油率按20%計算,每畝可出油100斤,每斤按1000元計算,就是10萬元……
油用牡丹的根———丹皮也是一味傳統的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淤、退虛熱等功效,我們所熟知的六味地黃丸的主要成分就是丹皮。因此,即使不種牡丹了,把根挖出來每畝地丹皮(5年生)也能賣3萬至5萬元人民幣。從第二產業來講,加工環節能從一畝油用牡丹全部實物中(不算根莖等續長部分)加工出高檔食用油、高檔化妝品、高檔日用品、高檔藥物和防輻射產品,加工成成品后價值十幾萬元左右。
“利用牡丹花蕊加工出的牡丹花蕊茶,目前已出口到韓國、阿拉伯等國家,并且供不應求。而從牡丹花瓣和牡丹籽油研發出來的化妝品,其保健和潤膚功效要優于國際上許多流行產品……”
“種植油用牡丹可以有效調整種植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油用牡丹種下后,30~50年不用換茬,之后僅需要鋤草、施肥等一般管理即可,省工、省時、節約成本,解放了大量勞動力。并且油用牡丹是集一二三產業于一體、產業鏈很長的一種作物。”
李育才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樣熟悉油用牡丹的點點滴滴……
小創新推動大發展
如此前景廣闊的產業為何長期以來沒有得到發展?李育才告訴記者,“其實,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菏澤一帶的群眾就曾試榨過牡丹籽油。但由于當時無法將牡丹籽的黑色外殼剝掉,只能帶籽一起榨油。結果利用原始方法榨取的牡丹籽毛油,油質差、出油率低,油的顏色深暗,味道苦澀。群眾就誤以為這種油用牡丹沒有什么開發價值,致使牡丹籽油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利用。”
關鍵時刻,果實剝皮技術的突破讓油用牡丹的開發插上了翅膀……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加工設備的機械化,一種先進的機械設備能成功地把牡丹籽的黑色外殼剝去,再經過處理,加工出的牡丹籽油顏色和花生油、豆油差不多,而且味道清香。
α-亞麻酸的營養價值逐漸被重視,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早在1993年就決定在全世界專項推廣α-亞麻酸,近年來我國科學界也認識到了α-亞麻酸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富含α-亞麻酸的牡丹籽油逐漸顯露出推廣的價值。
2006年,中國林科院實驗室檢測出了牡丹籽油的各項成分。檢測結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各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元素含量非常高,是一種高端食用油。牡丹籽油各項檢測結果出來后,菏澤隨之進行了小規模、專業化的實驗性生產并取得了成功。2010年4月,國家林業局在菏澤組織召開了有3名院士50多名專家參加的發展油用牡丹的專題論證會,尹偉倫院士、李文華院士、束懷瑞院士和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山東菏澤市發展油用牡丹基地前景廣闊,效益可觀,專家的科學結論也為今后發展油用牡丹找到了科學的理論依據。
為了把油用牡丹推廣到祖國適合種植的大江南北,李育才一面撰文推介,一面奔忙在基層講課,為油用牡丹發展鼓與呼。一部電腦、一只麥克、一口魯南話,李育才一個人就是一個流動課堂。幾年來,他就這樣跑遍了除港澳臺之外的所有省市……
讓李育才感到欣慰的是,國務院辦公廳剛剛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意見》,并將發展油用牡丹放在了顯著地位。
目前,我國各省市油用牡丹發展規劃也相繼出臺。如山東省就計劃到2020年發展油用牡丹370萬畝,僅菏澤市就發展200萬畝;陜西省計劃到2020年發展200萬畝……目前,全國各適宜油用牡丹生長的地區都掀起了油用牡丹發展熱潮,育苗和栽植面積已呈幾何式增長。
油用牡丹之夢
推廣油用牡丹,李育才最看重的是我國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013年,我國進口棕櫚油、橄欖油、豆油、菜油等成品食用植物油922.1萬噸,進口大豆、油菜籽等食用油籽6783.5萬噸,進口總額達503.4億美元。目前,我國食用油對外依存度已超過60%,超過了國際安全預警線。在我國每年消費的食用油中,調和油、大豆油、菜籽油等中低端食用油占據了近85%的市場份額,并且散裝油安全狀況堪憂、地溝油危及健康等問題嚴重威脅著人民的健康。”
“此外,油用牡丹的耐寒耐旱性也具備全國推廣的條件。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這些地區氣候較為惡劣,干旱、少雨、高寒,土地瘠薄,而油用牡丹的種植條件很廣泛。”李育才舉例說,“安徽銅陵鳳凰山一帶的鳳丹牡丹8個月不下雨沒有旱死;甘肅蘭州一帶紫斑牡丹種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寒、干旱、貧瘠山嶺上,降雨量僅300毫米就可生長,每畝還能結籽400斤左右,并且這種地方生產出的牡丹籽油α-亞麻酸含量高達49%。”李育才說。
正是由于油用牡丹產量高、出油率高、品質好,而且油用牡丹根系發達,具有強大的肉質根系統,且種上后30~50年不用換茬,有效避免了因種植傳統糧食作物每年翻耕所造成的水土流失現象,對防風固沙、保持水土作用很大,是保護生態、建設生態的首選灌木樹種之一。
“油用牡丹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于一身,大力發展油用牡丹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實踐之一。”李育才向記者道出了自己的夢想:希望讓全國人民每人每年能夠吃上10斤牡丹籽油,他表示將用畢生精力實現他的“牡丹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