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大學生“雞倌”創業記

   日期:2015-01-2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220    評論:0    
  1月5日,云南省昆明市東川區湯丹鎮中河村三股水村民小組的一片圍欄里,施東正從玉米口袋里抽出手一揚,數十粒玉米飛出,還沒有落地,便被數百只飛起的土雞一搶而空。
 
  施東正從小就生長在這里,吃著家里的生態豬肉、雞肉和蔬菜長大。2011年從同濟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畢業后,他先后在上海、昆明等地工作過。“在上海時,一次女朋友生病,買了只雞來吃,根本吃不出雞肉的香味。”施東正當時就萌生了回鄉養土雞的念頭,卻遭到了父母的反對。
 
  施東正使盡了各種辦法,請哥哥一起做工作才勉強說服了父母。2012年初,施東正通過網絡和書本自學了一些養殖技術,拿出5萬元全部積蓄,又東拼西湊借到了11萬元,在村里圍起了30畝左右的圍欄,接通了水電,從廣西購進了2000只土雞苗,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
 
  由于經驗不足,開始在為這些出蛋殼就買來的小雞脫溫時,他沒能緩慢降溫,最后只活了300只,損失2萬元。東川區科協副主席張勝輝知道此事后,從工作經費里擠出5000元補貼了他,并介紹他認識了養殖專業戶張樹芬,幫助他完成脫溫工作。
 
  此后,他每一批都只進1000只,一個月或兩個月進一次,再沒有損失過。
 
  雞養出來了,銷售又成了問題。
 
  “當時一天一只都賣不出去啊!”施東正感嘆,“近一年來,銷路好了,每天都能賣10多只,60元一公斤。”施東正笑了笑。為了保證不斷貨,他現在每個月進500只雞苗,進多少出多少,還有昆明的商家前來訂貨。
 
  施東正說的養雞場現在已經實現了半機械化生產,有了微耕機、脫粒機和磨面機,并且讓村民免費使用。村民們種出來的玉米再也不用人背馬駝到數十公里外的集市上去賣了,就近賣給他還能賣個好價錢。為了節省成本,雞場專門安裝了兩盞黑光燈,下面鋪開數個移動水池,夏天夜晚一打開燈,燈管發出引誘昆蟲的波段,蚱蜢、蒼蠅、蚊子等昆蟲便紛紛聚攏過來,然后掉到水池里,第二天早晨成為雞的美味早餐。
 
  目前,施東正的生態雞已經走上了正軌。他計劃利用村里水源好、空氣好、土地資源豐富、河灘廣闊等優勢,爭取相關部門的支持,養魚、養牛、養羊、種有機蔬菜,由村民們統一養殖種植,然后由他統一銷售。他又搞了一個河谷旅游開發項目,讓城里人來沙灘上撿石頭,山坡上采花,田里體驗種植,實現旅游、休閑、娛樂一體化,這樣不但能留住村民,也能引來城里人,搞活農村經濟。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