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掛滿枝頭,西紅柿搖曳葉間,茄子碩果累累……”1月17日,筆者走進疏勒縣巴仁鄉阿熱巴格村溫室大棚,在撲面的熱浪和潮濕的氣息中,一幅幅“設施農業別樣紅”的美麗畫面讓人眼前一亮,時時都能感受到村民們豐收的喜悅。
“這茬西紅柿下來少說也得收入8000多元,加上在此之前賣了6000多元的芹菜,兩茬蔬菜收入就有14000萬多元。”吐爾蓀·卡德爾樂呵呵地說,現在自己有3座溫室大棚,縣、鄉的科技指導員還定期給我們傳授種植技術,一座溫室大棚一年收入就有2萬元。看到溫室里即將可以上市的西紅柿時,吐爾蓀·卡德爾臉上露出幸福笑容。
吐爾蓀·卡德爾是疏勒縣巴仁鄉阿熱巴格村的大棚種植戶,2004年以前靠種植傳統農業,只能勉強維持家人溫飽。2009年開始種植大棚蔬菜后,收入一年比一年好,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在疏勒像吐爾蓀·卡德爾一樣從事大棚種植的農戶還有很多。目前,該縣蔬菜種植面積有6多萬畝,大棚蔬菜種植有2600座。2014年實現蔬菜種植業總產值達1.8億元,疏勒縣蔬菜占喀什市蔬菜市場供應份額的30%-40%,使之成為一市兩縣“菜籃子”工程的重要一翼。
為了調動農民發展設施農業積極性,該縣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定期指派科技特派員下鄉入戶,對大棚種植、病蟲害防治等進行全方位技術指導,為蔬菜增收提供技術保障。同時,該縣還利用設施農業扶持項目資金,堅持“集中連片、規模建設”原則建設設施農業科技示范區,建造一批水、電、路等配套設施齊全的現代化設施產業,有效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