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各城區吃菜難、菜價高,原因就在蔬菜產量不足。王平則是離石區信義鎮的種菜農民,每天的工作就是種植蔬菜,而后運到呂梁城中出售。王平則說,十年前信義鎮生產用地90%以上都是蔬菜地,現如今蔬菜地的面積比例反而有所減少了。而從外地遠距離運輸則不可避免地造成蔬菜的損害,價格再貴也不能保證蔬菜的新鮮和完好。
蔬菜基地緣何減少據菜農王平則介紹,我市蔬菜種植有困難,一方面當地的地形地貌有關,我們的平地本來就少,工業發展,城市擴充,將原來傳統的蔬菜種植基地都擠占了。另一方面地表水源越來越少,致使可種植蔬菜的區域也越來越少,無法滿足當地的供應。第三,農業投資大、見效慢,產值低,蔬菜種植基地便變得日漸消亡。因此迫切需要增加對農業、水利基礎的投入,在山區逐步改善坡度較緩山地的基礎條件,使這些地方有路有水有電,吸引農民投資,加大蔬菜耕種。
記者在信義菜農當中走訪,大家普遍建議:政府應引領建立山地綠色蔬菜種植示范區。選擇坡度較緩的山地,有蔬菜種植歷史的村鎮實現有路有電有水,為蔬菜種植創造基礎條件。在此基礎上,建立山地綠色麥菜種植示范區,引導農民擴大示范區蔬菜種植面積,逐步形成蔬菜農業產業園。
引導企業扶持農業,尤其是山地蔬菜種植。單純政府的投入,近期遠遠不能形成農業產業化,要走“一加一的模式”,一個企業一個農業產業園區,實現企業的轉型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山地蔬菜種植和科技結合,和綠色無公害結合,和節水灌溉結合,和充足的光照結合,和養殖業結合,突破傳統蔬菜種植模式,提升農業科技含量。
蔬菜種植要和現代化經營緊密結合,公司化運營,減少流通環節,變傳統的蔬菜經銷模式——農民批發到零售商,再到消費者為農業公司直接到消費者,減少一個流通環節,讓利于農民和農業。徹底改變呂梁農業靠天吃飯的歷史,真正實現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產業價值。
蔬菜種植發展方略為確保全市大路菜自給自足,提高冬春設施蔬菜自給水平,呂梁農委結合全市實際,制定出了科學完備的蔬菜發展規劃。記者發現,在市政府專門制定的《關于加快全市蔬菜和馬鈴薯產業發展的意見》中,已經明確要求科學規劃建設專業菜田,積極發展遠郊蔬菜和山地蔬菜建設,按人均不低于0.05畝的菜地標準,統籌規劃建設蔬菜基地,力爭全市常年菜田面積達到20萬畝以上。市農委也多次組織縣市區農業部門、蔬菜種植大戶到晉中等地市考察學習山地設施蔬菜建設經驗,大力推廣當地先進建設模式、經營模式,引導農民合理流轉土地,充分發揮科技示范戶的帶動作用,全市今年已啟動買施“一村一品”蔬菜專業村20個。
近年來,我市積極鼓勵和引導資源型企業投資興建蔬菜園區,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格局。2014年一年全市就有12名民營企業家投資興建設施蔬菜,投入資金達l億多元,形成了以合作組織為投資主體的投資熱潮。孝義市東盤糧村力農蔬菜合作社、文水福桃蔬菜專業合作社、汾陽佳能農業園、鑫觀合作社、綠元生態蔬果合作社等7個專業合作組織投入資金達5000多萬元,有效推動了全市設施蔬菜基地建設。
全市結合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示范展示工程,集中布點16個,引進推廣新品種191個、新技術18項,示范展示面積1610畝。同時狠抓品種優良化、栽培設施化、技術集成化,大力推廣配方施肥技術,微噴節水灌溉技術,綠色無公害生產技術技術、物理生物防治病蟲害技術,無土栽培等農業高新技術,確保技術推廣到戶率達80%以上。
全市還大力推行直供工作,引導農貿市場經營戶、城區主要超市與蔬菜生產基地對接,簽訂長期合作協議,由生產基地直接供應零售商,促進雙方形成穩定的產銷關系,從而達到減少中間批發環節,降低流通成本的目的。大力推行直銷工作,在農貿市場安排一定比例的直銷攤位,有組織、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蔬菜產銷對接活動,積極為蔬菜流通經紀人、蔬菜流通運銷大戶等營造良好經營環境,促進蔬菜流通主體多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