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觀眾都看過《我愛發明》這個節目,不少人根據生活自己動手發明簡明便捷的新機器,在新疆新源縣就有一位現實版的愛發明的農民,自制了甜菜割櫻機,而且一次性成功,當年創收10萬元。
44歲的楊思友是新源縣別斯托別鄉阿合西村的農民,也是個農機大戶。由于該村多年來長期種植甜菜,收獲還是采取傳統方法,這樣的收獲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工,可如今不但人工不好找而且費用也很高。楊思友通過對市場的調查了解到,進口的甜菜割櫻機需要12萬元左右,而且機具收割的規格是3行、6行、9行進行收割,遇到土地不平整會造成收不干凈,浪費等情況。通過細致研究和調查楊思友就萌生了自己制作一臺適合本地的甜菜割櫻機的想法。他通過上網查詢甜菜割櫻機制作原理和相關信息,與朋友一起研究,一起設計,一起買材料組裝,用了1個多月的時間研制和反復試驗,花費1萬多元的材料費,終于設計制作出了一臺甜菜割櫻機。
楊思友說:“現在人工找不上,用進口的機器成本太高,于是我們自己想辦法,幾個師傅合伙協商參考后,慢慢就設計出來了,也就是想減輕勞動力。”
設計出甜菜割櫻機后,正趕上甜菜收獲的季節,別斯托別鄉阿合西村、江爾森村、哈拉蘇村、卡普河加嘎村共種植甜菜5000多畝。楊思友制作的這臺甜菜割櫻機可一次性完成二行甜菜的除葉、去青頭工作,一天可收獲甜菜70余畝。謝東彪是別斯托別鄉阿合西村甜菜種植戶,也是第一個使用甜菜割櫻機的農戶,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甜菜割櫻機帶來的實惠。謝東彪說:“那時候一畝地花280、290元,現在用這個機子打了以后,一畝地節約60元。”
有了第一次大膽嘗試的成功,這讓楊思友一發不可收拾,這不他又有了新的想法。
楊思友說:“下一步我們計劃看還能不能搞一下撿拾器,因為進口撿拾器太貴了,大約30多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