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頭渾身黃白花紋且膘肥體壯的西門塔爾牛甩著尾巴在一座暖棚里津津有味地嚼著槽中的飼草料,十幾只雞在土地上啄來啄去, 五、六只小羊羔咩咩的叫著。近日,祁連縣八寶鎮麻拉河60多歲的村民王永寶撫摸著心愛的西門塔爾奶牛對祁連縣農牧局的工作人員說:“這些是我和老伴的自留 財產,今年,我的一頭6月齡的牛犢賣了近一萬元,除去所有花銷,我老兩口養的幾頭黃牛一年下來差不多有兩萬元的收入。”像王永寶一樣,許多沒有手藝的留守 婦女和老年人們,雖然耕田養殖過著簡單的田園生活,但他們卻用勤勞的雙手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據悉,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祁連縣把 黃牛改良技術與應用作為農區畜牧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項目,將具有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肉用品質好、乳脂率高、屠宰出肉率高、飼料利用率高(耗料少)等 特征的西門塔爾牛和荷因斯坦奶牛作為主推品種,使用冷凍細管精液配種、實體配種等形式進行了引種、培育、繁育和示范推廣。
據介 紹,截至目前祁連縣境內存欄改良牛規模達0.54萬頭,二代及二代以上改良成年母牛占90%以上,產奶量、產肉率分別提高了40個百分點。黃牛改良技術的 推廣應用,提高了農區黃牛的繁活率和養殖效益,增加了農區養殖人均收入,帶動了具有規模的專業化黃牛養殖正在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