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16日發布《中國杜仲橡膠資源與產業發展報告(2014-2015)》顯示,我國已攻克杜仲橡膠培育技術難題,未來可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千億元規模綠色產業集群。
綠皮書顯示,國家林業局杜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經過30年持續研究,通過良種選育和果園化栽培模式,每公頃杜仲橡膠產量已達400至600千克,按目前的杜仲產膠能力,可替代50%的三葉橡膠進口量。
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副主任杜紅巖說,當前的技術可以充分利用杜仲果殼、杜仲樹葉、樹皮中的膠質提取杜仲橡膠,極大降低了成本,可大批量工業化生產。
杜紅巖介紹,我國目前已經破解控制杜仲橡膠產量的遺傳密碼,改良后的杜仲橡膠每噸生產成本可降低約6萬元,產量可提高5倍。
社科院專家預計,2015年市場需求量將超過350萬噸,而我國年產天然橡膠僅為60萬噸左右,杜仲橡膠可填補市場缺口。
綠皮書說,國家林業局杜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還發揮杜仲的藥用價值,開發了杜仲系列保健品,杜仲籽油、杜仲雄花茶、杜仲葉飼料等,已被列入國家新食品原料目錄,未來將帶動上下游產業,形成數萬億元的產業集群。
綠皮書指出,杜仲橡膠及配套產品綜合開發缺乏有序性、規范性和質量標準,制約了杜仲產業的發展,建議由國家林業行業主管部門成立專門機構,統籌規劃杜仲產業發展。
普通天然橡膠(三葉橡膠)僅能在我國海南島和西雙版納等地栽培,產能已達極限,造成我國天然橡膠對外依存度高達80%。而杜仲是我國特有的樹種,被稱為“中國橡膠樹”,可在全國27個省份種植,開發杜仲橡膠可有效緩解我國橡膠依賴進口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