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中央1號文件決定實施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以來,在中央、省財政的大力支持下及地方各級財政的合理配套下,南通市購機補貼資金規模逐年加大,由2004年的495.05萬元增加到2014年的9516.549萬元,增長近20倍;實施范圍由2004年的1個品種拓寬到2014年的12大類50個品目3000多種機具;由單純的糧食種植機具拓展到整個農林牧副漁所有的農機具。十一年來,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惠及全市農民和農機企業,促進了經濟發展,為我市糧食生產“十一連增”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是加快了農業機械化進程,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370萬千瓦,比2003年增長42.31%。農業裝備配置向動力機械大型化、作業全程化、效能復合化不斷發展。二是轉變了農業生產方式,促進了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業生產向規模化、集約化和產業化不斷發展,替代效應十分明顯。三是發揮了支撐保障作用,推進了農機化各項工作全面開展。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扶持引導下,各類新型農機服務組織快速發展,加快了農機服務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進程。四是拉動了農村需求,促進了農機工業和服務業發展。十一年來,中央、省級財政共投入3.975億元,帶動地方投入近1億元,拉動農民投入購機資金達到9.44億元,補貼購置各類農機具20.68萬臺(套)。在農機補貼政策的拉動下,帶動了南通農機制造行業的發展,先后培育了十多家企業從事農機生產,2014年全市規模以上農機企業產值超過20億元。購機補貼拉動了農村消費市場,農機企業產銷兩旺,促進了農機產品升級換代和技術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