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各項惠農政策,不斷增加農業生產投入,采取多項有效措施,糧食生產再獲豐收。據市統計局農調隊調查資料顯示:2014年,我市糧食總產量達到2.94億公斤,比2013年增加300萬公斤,實現糧食生產“十一連增”。
糧豐天下安。為促進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我市雙管齊下,在事關糧食生產的政策、科技、水利、氣象、農機等“軟件”和“硬件”方面持續發力,通過實施高產創建工程、玉米豐產方工程、強化植物病蟲害監測預報與防治、引進推廣新技術新品種等措施,有效抵御和克服春凍、低溫、冰雹、大斑病、伏旱等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使全市糧食產量保持持續增長態勢。
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嚴格執行取消農業稅、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積極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在各項政策的引導和扶持下,我市農民種糧熱情高漲,規模種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不斷涌現。據統計,全市百畝以上種糧大戶達到12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2076家,實現了行政村全覆蓋;143個家庭農場進行了申報并通過認定,為實現農業規模化經營、農民抱團發展奠定了基礎。
針對立地條件差、農業基礎薄弱的實際情況,我市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進高科技在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積極培育和推廣糧食優良品種,全市種植業優良品種率大幅上升。一些適應本地氣候、土壤、水肥的優良品種得到廣泛推廣和農民的認可,玉米優良品種種植率基本上達到100%。2014年,糧食單產達到每畝344.7公斤,其中玉米單產每畝381公斤。一些優質高產、適宜我市土壤和氣候條件的玉米品種如中金368、瑞普9號、農大3138等都有良好的收成,好的地塊畝產能達800多公斤。同時,我市大力開展高產創建工程、玉米豐產方工程,強化植物病蟲害監測預報與防治,并積極推廣地膜覆蓋、秸稈覆蓋、秸稈還田、機深耕、測土配方施肥、病蟲綜合防控和化學除草等現代農業組裝配套集成技術。在糧食作物生長期間,廣大農民切實加強田間管理,各級農業技術人員經常深入農業生產一線,推廣先進栽培管理技術,手把手、面對面地開展科技服務,及時指導農民解決種糧技術難題,使農民看得真切、學得明白、用得有效,有力提升了糧食生產能力。
我市進一步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扶持力度,積極實施糧食增產措施,農技推廣工作有力,農業氣象條件較好,糧食價格穩中有升,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高。在政策好、天幫忙、人努力的共同推動下,糧食產量實現了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