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蒙古達旗按照市委、市政府集中發展現代農牧業的總體部署,率先以改善農牧業物質裝備條件為突破口,促進土地規模化經營。通過整合農綜、國土、水權轉換等項目,累計實施現代農業高效節水項目近110萬畝,占沿河耕地面積的73%。項目區水電林路等五大配套工程體系逐步完善,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生產,形成了以萬通示范園1萬畝為核心區、白泥井和吉格斯太區域15萬畝為示范區的現代農業經營區域,全旗農牧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2%。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25元,增長10.0%。
2014年,達旗在著力完善2013年水權轉換等現代農業項目尾留工程的基礎上,扎實推進現代農業項目,新開工項目2.77萬畝,水權轉換項目6.9萬畝,畦田改造工程已完成總工程量的70%,19.64萬畝畦田改造工程正在加快推進。2萬畝農綜項目已完工,3萬畝億斤糧項目已完成總工程量的85%;新開工項目正在抓緊施工。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園區試點完成年度總工程量的70%。發放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260萬元,購進各類農機具710臺(套)。產業化發展水平穩步提高,完成農作物總播面積200.45萬畝,糧經飼比例調整為63:20:17,完成瓜果蔬菜(食用菌)種植11.38萬畝,其中,蔬菜8萬畝,預計產量20萬噸;落實國家高產玉米和小麥示范片共6處,糧食總產量預計達12.1億斤;新增優質苜蓿2萬畝,規模化種植總面積達到18萬畝,產量達8.1萬噸。各類畜牧養殖項目進展順利,飛鶴乳業奶山羊養殖項目已承包土地2.7萬畝;正時草牧業基地種植牧草7800畝,購置和租賃牧場各1處,在建奶牛牧場1個,奶牛存欄1300多頭;賽科星奶牛養殖基地正在擴建,奶牛存欄2600頭;伊利風水梁牧場征地3000畝,正建設牧場;牧樂牧業萬頭奶牛養殖項目正在建設青貯窖和養殖棚圈;東達集團建成存欄2000頭奶牛養殖園區及奶站各1處,現存欄奶牛600頭。農產品流通加工能力、科技服務網絡日益完善逐步增強。東達風水梁蔬菜保鮮庫已基本完工,即將具備倉儲條件,黃河風情一條街項目已完成場平工程;東城區農貿市場和四季青農批市場改擴建項目已基本完工。萬通糧食加工項目已落實建設地塊;薯片和脫水蔬菜加工項目已開始試生產,有機肥料和肉羊屠宰加工項目正在建設。東達食用菌加工項目已基本完工,水餃加工項目已完成主體工程,飼料加工項目已具備生產條件。實施基層科技服務網絡體系建設項目,落實試驗示范基地3處,遴選科技指導員100名、科技示范戶1000戶。開展“千家萬戶”科技服務行動,點對點指導服務養殖專業合作社11家、種糧大戶150戶、示范戶839戶。開展蔬菜種植等先進適用技術培訓,培訓農牧民2070人次。積極申報全國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和“風水梁獺兔”地理標志品牌,扶持東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爭取自治區主席質量獎。
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加大了“十個全覆蓋工程”和“城鄉文明大行動”,著力完善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改造農村牧區危房1676戶,解決了2764人、4400頭(只)牲畜飲水問題,完成街巷道硬化36.2公里,投入農網改造資金2276萬元,安裝廣播電視數字用戶31285戶,投入校舍安全改造資金45萬元,新建及改擴建村衛生室24所,新建村文化室14個,8個便民超市投入運營,發放養老金11490萬元、低保1701.3萬元、報銷新農合11686.9萬元。農村牧區環境面貌逐步改善,水利、生態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增強。
目前,達旗農牧業項目區初步形成了“大戶承包經營、聯戶合作經營、企業規模經營”三種土地經營模式,全旗土地流轉率達30%,企業、合作社和大戶集中經營土地面積近30萬畝。全旗直接從事規模化種養的企業、合作社和大戶達200多家,市級以上涉農龍頭企業達39家。全旗糧食產量連續9年穩定在10億斤以上,蔬菜和瓜果種植總面積突破12萬畝,優質苜蓿種植規模達到18萬畝;建成奶牛、生豬、肉羊等養殖場和養殖園區281個,存欄量分別達到3.9萬頭、14.6萬口和122.8萬只,水產養殖面積近2萬畝,獺兔存欄量近400萬只。2013—2014年,先后引進飛鶴乳業規劃打造10萬只奶山羊養殖基地及年加工1000噸嬰幼兒奶粉加工廠;正時集團規劃建設30萬畝牧草基地,養殖奶牛5萬頭;伊利集團規劃建設存欄5000頭奶牛的標準化牧場2個;賽克星規劃建設牧草基地10萬畝,養殖奶牛5萬頭;青溪總會規劃建設存欄6000頭種豬場1個和年屠宰30萬口生豬屠宰場1處;牧樂牧業規劃建設存欄1萬頭奶牛牧場1個;紅海公司規劃建設存欄3000頭奶牛牧場1處等7個涉農招商引資項目。建成農產品物流園區3個、儲藏保鮮庫5座,市內直銷點達到13家,在上海發展優質農畜產品直銷店1家;在蔬菜主產區建成收購點31個,蔬菜經紀人達160多人。建成脫水蔬菜加工廠3家、番茄和沙棘加工廠各1家、肉類加工廠2家、糧食深加工企業2家。同時,依托萬通、東達、伊利等本土和區內外大型涉農企業,正在建設乳品、肉聯、糧食、飼料和食用菌等加工項目。全旗生產優質農產品已在“呼包鄂”地區占據穩定的銷售市場,蔬菜、獺兔、羊肉等產品逐步向山東、河北、四川等區外市場供應,部分遠銷深圳、香港及東南亞等地區;建成基層農技推廣機構11個、集中屠宰檢疫場4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1處,基本形成了覆蓋全旗的科技推廣網絡和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建成真金玉米生物工程技術育種院士專家工作站和風水梁獺兔、食用菌研發中心,科技研發能力明顯提高。培育形成響沙酒業、風水梁獺兔2個全國馳名商標,農產品著名和知名商標達12個。同時,萬通科技示范園、恩格貝生態示范園、大樹灣黃河漁村等農業休閑、觀光旅游品牌在呼包鄂地區知名度不斷提升;實施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等林業重點工程193萬畝,實施退牧還草工程365萬畝,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面積達2797平方公里,全旗森林覆蓋率和植被覆蓋度分別達到28.2%和78.8%。建成水利機電排灌站33座,加培黃河堤防166公里;實施人畜飲水工程300多處,解決了11.86萬人、30萬頭(只)牲畜的飲水安全問題。建成新農村及移民小區各3處,改造農村牧區危房9380戶,同步推進農村牧區“十個全覆蓋”工程和城鄉文明大行動,農村牧區居住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2015年,達旗將繼續以市委三屆五次會議精神為指導,按照“走特色種養、精深加工、規模發展、品牌增收的路子”的總體要求,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產業結構調整、規模發展特色種養殖為基礎,以引進精深加工、開拓銷售市場、完善倉儲物流配送設施和培育名優品牌為重點,以經營機制創新為突破,以增加農牧民收入為根本,著力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打造自治區乃至中國西部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觀光休閑旅游區和面向全國市場的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