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讓人望而生畏,它給大多數人的感覺是陰森、恐怖。然而,在大足三驅鎮鐵橋村村民古金興眼里,蛇卻很可愛。
購入千尾小蛇 開始創業
近日,筆者來到古金興的養蛇基地。基地是用彩鋼瓦圍起來的半坡竹林,走進圍墻,映入眼簾的除了竹林,還有一個“花園”和幾間土房,“花園”里堆砌著許多瓦片,種有花草,儼然一個農家小院,絲毫沒有蛇的跡象。
“現在蛇都冬眠了,都在屋子里。平時這些瓦片堆的蛇窩里都住滿了,竹子上也到處掛起蛇,好看得很!”古金興說。
跟著古金興走進土房,里面光線很暗。待眼睛適應之后,筆者透過屋頂窟窿進來的光,看見地上“擺”滿了蛇,有的像麻花一樣纏繞在一起,有的獨自“趴”在地上一動不動。如果不是冬眠期,這里一定很熱鬧。
“一共有8000多條,1萬多斤。”古金興抱起“蛇團”介紹說,自己2000年在朋友的介紹下,投入6萬元開始養商品蛇,養了黑眉錦蛇、菜花蛇、烏梢蛇和美麗蛇幾個品種。通過自繁自養,規模已經從1000尾擴大到8000多尾。
幾經挫折 蛇窩“淘金”
2000年時,養商品蛇的人很少,市場行情很好,古金興滿懷信心于4月開始了養蛇路。然而,事情卻沒那么簡單。
養了3個月,天氣開始轉熱。漸漸地,許多蛇開始“精神”不佳,接下來便陸續死亡,幾天就死了60%,古金興束手無策。
后來,古金興才知道,是因為天氣熱、養殖密度過大,引起蛇呼吸道感染。
蛇的生長周期一般是3年,一尾蛇每年能長半斤左右,價格最高的蛇重量應該在2斤左右。2003年夏天,古金興淘到第一桶金,收入近10萬元,他開始擴大規模。
然而,2006年6月,眼看又一批蛇可以出售了,但由于沒有及時對養殖場所進行消毒,蛇群又出現感染,損失十幾萬元。
“現在好了,沒有再出現類似的情況。”古金興說,如今他已經掌握了全套養蛇技術。每年7月和12月分別能銷售1萬斤商品蛇,主要銷往廣州、湖南等地,價格最高能賣到120元一斤。除去七八萬元的養殖成本,每年有20多萬元的收入,他的“蛇產業”蒸蒸日上。
面對效益 穩扎穩打
談到自己的蛇寶貝,古金興說:“蛇并不像一般人想的那么可怕,和養貓養狗是一樣的,任何東西只要了解就不會有事。”為了保證周圍居民的安全,古金興把兩三米高的圍墻用水泥拋光,蛇爬不上去。
每年10月到第二年3月,是蛇的冬眠期。從經濟的角度看,5個月的冬眠期,不僅不能給養殖戶帶來利潤,而且蛇自身的體重還要減輕。今后,溫室養蛇也許會進入古金興的計劃。
古金興養殖基地的蛇,每年出殼率達到70%,成活率也在60%左右。照這樣算下來,他的養殖規模可以迅速擴大,但他卻把增加量控制在每年20%。
“我要把規模控制在可以管理的范圍內。”古金興說,自己一度只想多養多賺錢,但因為密度過大、管理不善等原因吃過虧,因此,現在他希望穩扎穩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