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授粉是草莓種植的關鍵環節。但是,寒冷的冬天,蜜蜂都處于休眠期,很少外出活動,更別說采蜜授粉了。因此,很多果農要么采取人工授粉,要么就選擇將草莓花期延后到3月或4月。
“這兩種方式都有弊端。”朱林說,人工授粉的缺陷是花粉傳播很難均勻,會產生畸形果,影響品質和產量。而延長花期后,草莓成熟時,又進入了大量上市的季節,難以賣出好價錢。
其實,蜜蜂愿不愿意外出活動,主要取決于是否有合適的溫度。于是,朱林在自家草莓地里蓋起了一座座大棚。記者看到,朱林所蓋的大棚用兩層塑料薄膜覆蓋。朱林說:“這兩層塑料薄膜就像兩床棉被,阻隔了大棚外的寒冷空氣。即便是冬天,大棚內也能保持20℃左右的恒溫。”
有了適宜的溫度,朱林把野外飼養的蜜蜂“請”進大棚內。每年12月,可愛的小蜜蜂在大棚內嗡嗡飛舞,采蜜授粉。朱林還在大棚內放置了蜂箱,并在蜂箱內放置了蜂蜜。他說:“蜜蜂‘勞動’很辛苦,可不能虧待它們。吃飽了,蜜蜂干活才更有勁兒。”
用蜜蜂授粉,朱林家的草莓在每年1月上旬便可成熟上市。記者撥開一片片綠葉看到,葉子下面的草莓個頭飽滿、色澤紅潤。
朱林告訴記者,他家種的草莓有兩個品種,一種是從韓國引進的“紅顏”,是巧克力味道,另一種是從日本引進的“章姬”,有奶油味。另外,因為采取了蜜蜂授粉的生態種植法,草莓根本不用打藥,更別說打催紅素了,不洗也能放心食用。
朱林算了一筆賬,因為上市早、品質好,他家的草莓可以賣到40元/斤。今年,他種的10畝草莓預計總產量可達10000余斤,也就是說可實現銷售收入40多萬元。除去成本,純收入也有2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