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向軍,今年37歲,現任招遠市大秦家街道辦事處葦都梁家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2011年當選為招遠市第十七屆人大代表,2012年6月被煙臺市授予煙臺市“帶富興村先鋒員”榮譽稱號,2013年獲得新型職業農民資格證書,成為全國第一批新型職業農民。山東電視臺、《大眾日報》記者先后進行了采訪報道,人們稱他為“會仙山”下領軍人。
葦都梁家村148戶,508人,耕地1300畝。村子坐落在招遠著名的會仙山下。相傳兩千多年前八路神仙集聚寶山,休頓歇息后直奔蓬萊閣,東渡大海踏上了濟貧救生的漫漫征程。神奇的會仙山,山清水秀,給村里的發展帶來了無限生機,高向軍的努力,給村里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
他是葦都梁家村民的領航人2006年6月,鎮黨委政府任命他為村黨支部書記,憑著對黨的事業一顆火熱的心,他放棄了財源不斷、年掙幾十萬元、令人羨慕的買賣,毅然扛起了帶領全村破舊立新、富民興村的重擔。
2006年,他主持召開了村兩委會議,立足本村實際,走結構調整的道路,帶領大家發展果業生產。結構調整初期,由于大部分群眾思想觀念陳舊,不愿接受新品種、新的栽植方式。為此,他多次組織召開兩委成員、全體黨員和村民代表會議,進行發動,并多次邀請煙臺農廣校及招遠果樹專家到村現場授課、指導,通過這些措施,極大開拓了群眾視野,豐富了群眾的農業知識。他積極爭取鎮政府扶持資金18萬元,發動群眾新栽植果樹450畝,全村果園達到了1000多畝,被列入煙臺市果品基地之一。
果園大面積發展后,他不等不靠想方設法幫助群眾解除生產中遇到的各種難題,一是為群眾解除澆水之愁,多方籌措資金,先后投入70多萬元,深挖兩個大坪塘,鋪設電纜,共計2200米,新上變壓器1套、新建揚水站4處,為全村果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水源保障。二是為群眾解除技術之憂。2007年以來,先后邀請市農廣校和鎮政府專家50多人次到村授課示范,為果農帶來先進的果樹栽培技術,先后出資1.8萬元,組織果農到外地參觀學習,與山東農業大學合作建立科研基地,將村里50畝老果園更新換代,搞抗重茬栽培試驗;2008年爭取到國家優質蘋果紙袋補貼項目,僅此一項,為全村果農節約資金68萬元,2011-2012年爭取到山東省現代農業果菜項目資金170萬元,對全村800多畝老果園進行密植園改造。2012年,該村果品基地被評為“國家園藝作物標準示范園”。通過一系列措施,不僅調動了果農對產業結構調整的積極性,而且增強了他們的信心。目前,全村1000多畝果園長勢喜人。2013年戶人均收入達到4萬元以上,高者達13萬元。
他積極爭取沼氣國債項目6.8萬元,為68戶村民新建家用沼氣池。為搞好后續服務,又購置沼氣服務車,建起沼氣服務站,為沼氣用戶解除后顧之憂。2008年對村內南北大街投資15萬元進行了硬化,并在村內道路兩側安裝了路燈。為了讓全村百姓有一個安全的居住環境,2012年投資3萬元在進村路口安裝監控,多年來,全村沒有發生一起盜竊案件。2012年出資22萬元建起了高標準的農村文化大院,購置了民間娛樂器材和服裝,讓村民在享受物質文明的同時,享受到精神文明帶來的樂趣。村里群眾自發組織秧歌隊,在鎮秧歌比賽中,梁家村秧歌隊榮獲四連冠的好成績,并連續3年代表大秦家街道參加全市秧歌進城活動。
他是會仙山合作社的掌門人2005年,他承包了村里的30畝荒山,種上了20畝板栗和和10畝蘋果。隨著一片片荒山在自己手中變成了金山,他越來越感到種地也大有可為,決心在果業生產上做出一番事業。2007年招遠市新型農民培訓辦到了村里,在村農民科技夜校組織開展培訓,培訓教師關于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性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方向的分析,讓他對全村的產業結構調整有了新的規劃,對合作社的成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參加農廣校舉辦的新型農民培訓班,他學習了果業生產技能、營銷知識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有關知識;同時他一邊從事荒山開發,一邊進修了果樹專業大專學歷,全面提高了自己發展農業、服務農民的本領和素質。2008年3月,在國家工商總局成功注冊了“會仙山果園”商標,并于8月成立了會仙山果業合作社,吸收100多名果農入社。合作社為群眾提供農藥、化肥、地膜等統一購進和果品銷售服務,僅2013年秋天至2014年春天,就為合作社社員銷售蘋果30萬公斤,購進化肥200噸,降低了生產成本,增加了果農的收入。會仙山合作社在他的帶動下,正在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他是新型職業農民的帶頭人2008年他率先將園里的果樹品種改接為新紅將軍、晚熟紅富士等優良品種,并在原有10畝果園的基礎上,投資100多萬元新發展果園170畝,
成為果園大戶。2012年,市農廣校和大秦家辦事處農業站工作人員到村宣傳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項目,發動村民報名參加培訓。基于對新型職業農民這一新生事物的向往和對果業生產發展的信心,2013年他報名參加了市里舉辦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在培訓過程中,培訓教師改變了以往的講課方式,增加了實踐課的比重;在進行技術培訓的同時,注重經營管理、市場營銷、農民專業合作社、生態農業等方面的培訓;在課堂培訓的同時,增加了基地實踐,參觀考察的比重。教學方式更加靈活多樣,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全面。培訓班還在職業技能、生產經營理念、帶動能力、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方面對學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學習,他深深地感到學員不僅自己要發展生產、開拓事業,還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才能真正成為一名新型職業農民。
通過學習,他進一步意識到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永遠是贏得客戶的首要因素,在生產上采用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積極發展生物防病治蟲技術,架設黑光燈、誘蟲板捕殺害蟲,盡量減少用藥次數和藥量。因為無害化程度高,技術先進,他的果園被市里評為優質示范園。2013年,他在外出參觀學習的基礎上,投資22萬元,架設了高壓線,鋪設管路3500多米,使用了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了樹下種草和自然生草技術,先進技術的廣泛應用,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年可減少雇工費用4萬多元。2013年,根據《中華農業科教基金會“風鵬行動·新型職業農民”資助項目評審辦法》和《關于組織推薦2013年度“風鵬行動·新型職業農民”候選人的通知》(農科〔教育〕函〔2013〕315號)要求,招遠農廣校積極推薦,經資格審查、專家評審等環節,于10月25日確定公布了100名受助人選,高向軍名列其中,獲得資助1萬元,用于農業生產,緩解了他資金投入的壓力。
如今的高向軍正在率領“會仙山”下的各路大軍,為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招遠而奮力拚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