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耕耘,新篇漸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頒布實施十年,湘潭市農機事業取得了顯著成績,為全市的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推進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2011年8月該市被農業部批準為全國農業機械化示范區,是全國3個地級市農機化示范區之一,也是我省唯一一個地級市示范區。
農機裝備總量成倍增長、結構逐步優化。十年間,全市累計實施農機購置補貼資金3.76億元,補貼農機具13.26萬臺套,快速拉動了農機裝備總量的提升。預計到2014年底,全市農機擁有量超過65萬臺套,農機總動力超過280萬千瓦,分別比2004年增長71%、99%。近年來,我市農機裝備邁入結構優化新階段,大馬力、多功能、高性能農機快速增多,目前全市拖拉機、聯合收割機保有量分別達到13000臺、7200臺,分別是2004年的1.75倍、4.5倍,水稻插秧機從無到有,發展到現在的1305臺。這兩年,谷物烘干機、農作物植保飛機等新型農機也在我市快速增長。
農機作業水平大幅提升,突破機插瓶頸。全市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今年接近67%,較2004年的26%增長了41個百分點。其中機耕89.62%、機收88.6%,分別比2004年增長36.3和70.7個百分點。近幾年,我們在持續下力氣推動水稻機耕、機收的同時,集中突破機插秧這一水稻全程機械化的薄弱環節,快速推廣機械化育插秧技術及水稻插秧機。尤其是這兩年,我市水稻機插秧飛速發展,2011年機插11萬畝,2012年機插31.2萬畝,到今年機插62.93萬畝,3年時間,水稻機插率由2011年的1%激增到今年的20%。同時油菜、蔬菜等經濟作物機械化也大步推進,全市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今年預計達到60.6%,其中油菜生產機械化水平接近50%。我們可以自豪的宣布,農機已經成為我市農業生產的主力軍,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馬上就要達到高級階段。
農機合作組織蓬勃發展,正在走向規范。全市農機合作組織從無到有快速發展,今年新增51家,到目前,全市經工商注冊登記的農機合作社已達91家。涌現了一大批懂技術、會操作、善經營的農機能手。全市農機合作社從業人員1500余人,年完成作業服務面積100萬畝,跨區作業范圍在海南、湖北、河南、重慶等及周邊地區,服務面積近20萬畝,創經濟收入2000余萬元。農機社會化服務已成為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突出亮點,有效緩解了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對農業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促進了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
湖南農機產業園初具規模,助力農機產業。2004年全市只有幾家農機生產企業,作坊式生產呈現小、散、弱的狀態產品趨同技術含量低農機工業經濟總量和規模都比較小。2011年6月13日,省農機局和市政府共同建設的項目“湖南農機產業園”落戶九華國家級經濟開發區,著意打造中國南方農業工程機械展交中心和生產基地。目前,一期工程10棟4s店面已經完工,會展中心展廳的基礎工程已完成。有32家農機經銷企業已入園開門營業,全省唯一的農機購置補貼“一站式”服務試點工作也已開始正式運行。還有10多家企業簽署了入園意向合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農機就能正式成為我市特色制造業的亮點和農機產業的增長極。
農機展示交易會上檔次,造就品牌展會。2011年之前,我市農機產品展示交易會一般安排在田間地頭,參展的農機多為常見機具,時間上還要乘著趕集來增加人氣,觀展的也局限為附近的農民,規模很小。從2013年開始連續兩屆中南農機機電產品展示交易會在我市農機產業園舉辦,交易會經省政府批準,省農機局與省商務廳、湘潭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展出機具涵蓋農、林、牧、副、漁各類品目,涉及世界發達國家的多種品牌。每屆展會簽訂交易合同、合作項目都近2億余元,現場交易額都超過6000萬元,參展、觀展人數都突破5000人次。還有40多個來自東南亞、中亞等國的世界糧農組織官員觀展,不僅填補了外國專家出席該市農機展示交易會的空白,而且在人員數量上創造了較高的起點。我市農機展示交易會已經成為一個品牌,不僅帶來源源不斷的商流、物流、人流、資金流而且還拉動賓館、餐飲、旅游、商貿等行業,有力的促進了我市會展經濟的發展。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農業機械化離不開政策的扶持。過去的十年,我市搶抓農業機械促進法實施的大好契機,書寫了湘潭市農機產業蓬勃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