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和設施農用地管理視頻會議1月5日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我國人多地少,任何時候都要守住耕地紅線,守住基本農田紅線。要堅持數(shù)量與質量并重,嚴格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嚴格實行特殊保護,扎緊耕地保護的“籬笆”,筑牢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石。
糧食是安天下之本,糧食安全始終是中國人必須時刻面對的重大風險,這種風險遍及糧食生產、流通各個環(huán)節(jié)。而在生產環(huán)節(jié),首要的風險又是由于農村耕地面積的逐年流失、逐年減少所導致的土地供需矛盾尖銳。
耕地是我們人類賴于生存的物質基礎,并且糧食安全的最基本保障是農村耕地。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國卻是一個耕地資源嚴重不足的國家,人均耕地僅1.4畝,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0%。但是近幾十年來,中國在糧食生產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用不到世界9%的的耕地養(yǎng)活了世界22%的人口,成功解決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的確,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但也要看到,當前中國耕地問題正處于緊繃狀態(tài),糧食安全仍存在不可低估的風險。
伴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地方招商引資、基礎設施建設等對土地需求也在持續(xù)擴大,工業(yè)污染、化學污染、農藥污染更是日益加劇,最終導致耕地逐年流失、面積逐年減少。有資料表明,1996年中國耕地面積為19.5億畝,而2008年則下降到18.2574億畝,13年間我國耕地面積減少了1.2426億畝.
毋庸諱言,在相當時期內,我國糧食安全都將面臨農村耕地供需矛盾尖銳的現(xiàn)實挑戰(zhàn)。為此,《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綱要》提出,“要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到2010年和2020年,全國耕地應分別保持在18.18億畝和18.05億畝”。中央十二五規(guī)劃建議也提出,“嚴格保護耕地,加快農村土地整理復墾”,“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強化規(guī)劃和年度計劃管控,嚴格用途管制”。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必須珍惜每一寸國土。要按照人口資源環(huán)境相均衡、經(jīng)濟社會生態(tài)效益相統(tǒng)一的原則,控制開發(fā)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tài)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yè)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保障耕地面積是鋪設糧食安全之路的第一塊基石。常言道,“手里有糧,心里不慌”,在未來新型城鎮(zhèn)化發(fā)展過程中,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守住管好天下糧倉的根本就在于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把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切實把握糧食安全的主動權。這是中國發(fā)展過程中的不二選擇,也唯有如此,中國糧食安全方能確保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