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我市糧食收儲企業搶抓晴好天氣,早開門、晚打烊,中間不停磅,做到敞開倉門收秋糧。目前,全市2014年秋糧入庫數量已經過半。
肇源縣新站鎮是我市最大的糧食集散地,1月3日,前來賣糧的農民絡繹不絕,滿載糧食的大卡車和小四輪已排起了長龍。大興鄉農民李文龍今天也來到這里賣糧,他告訴記者,最近國家出臺了很多糧食收儲利好的政策,他和家人商量后決定把手里的糧食賣了,因為現在的價格合理,全家人都接受這個價錢。
據了解,去年11月份,國家臨儲政策出臺,國際三等玉米每斤1.11元的高價吸引了農民售糧。另外,國家臨儲生霉率含量由以前的2%放寬到5%也成為助推農民熱賣的重要原因。
“臨儲糧啟動之后,農民的賣糧積極性相當高,以前我們這每天收購糧食500噸左右,現在能達到800噸至1000噸。每天來賣糧的農民絡繹不絕。”源鄉糧油經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喬建民向記者說道。
除肇源外,記者又到肇州、大同、林甸等地進行了采訪,發現各地農民賣糧的積極性也是十分高漲。采訪中記者獲悉,目前,全市一百多家糧食收購企業一方面在積極申請車皮南運新糧,另一方面及時啟動烘干塔將玉米烘干后送入國儲庫,加大糧食吞吐量。
據市糧食局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市糧食總產量為700萬噸,其中商品糧在500萬噸左右。從去年十月初至今,國有糧食供銷企業的收購量達到150萬噸以上,社會多元主體收購量在130余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