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黎族自治縣打安鎮可程村的村民符有山,前些日子他才剛剛出籠了200多只成年山雞。除去成本凈掙近3萬元。再加上在林子里套養的30箱蜜蜂,2014年他賺了5萬多塊錢。符有山算了一筆帳:一只土雞的養殖周期是將近一年,成本大約在30元左右。而一只山雞的周期只有六個多月,成本大約在12到15元錢之間,是土雞的一半。山雞適應能力強,不挑食,還容易飼養,去年4月份縣里扶貧的500只山雞種苗,成活率達90%以上。
像符有山這樣的山雞養殖大戶,在打安鎮可程村有共10戶。據村官小蒙介紹,去年年初,打安鎮政府通過調查摸底,對一些有養殖經驗和技術的養雞農戶進行引導幫扶,同時爭取到縣扶貧辦扶持了一批山雞種苗,投放給養雞農戶進行試養。符有山就是其中之一,去年四月份他得到縣里扶持了500只山雞種苗,由于之前符有山一直養殖土雞,因此,飼養山雞起來也是得心應手。經過精心飼養,去年10月以來,符有山的山雞陸續出籠,僅半年多的時間,便給他帶來了豐厚的回報。為了讓更多農戶受益,打安鎮政府又推出以一帶十的新舉措,即由鎮政府給村里的貧困戶扶持山雞種苗,由像符有山這樣養殖山雞成功的大戶對十個小戶貧困戶進行技術上的幫扶,以帶動村里的貧困戶致富脫貧。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4年12月底,打安鎮可程村出欄的山雞約2萬只,為當地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