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到黃鐵梁的老家采訪,遇上正在收紫薯的村民,從他們口中,記者聽說黃鐵梁有一個響當當的外號。
村民們:番薯頭啊!
記者:番薯頭?番薯頭是什么意思?
村民1:蠢的意思。
村民2:笨啊。
村民3:傻的意思。
作為當地的致富帶頭人,村民對黃鐵梁怎么會有這樣的評價?
這個光著腳跑步的人就是黃鐵梁,記者在全南縣體育場找到了他,他幾乎每天下午都會在這里光腳跑步。
圍觀群眾:刻意脫了鞋子去跑,可能覺得有點不正常。
像今天這樣被很多人圍觀,黃鐵梁早已經見怪不怪了。受黃鐵梁感染,也有一些人跟著光著腳跑起來。
黃鐵梁:這個跑步我第一次大家覺得很奇怪,覺得是不是個瘋子,如果我要顧及到他這個看法,我肯定就不跑了,我覺得不好意思嘛,那肯定這事就做不成了??涩F在我每天赤腳跑步,我覺得很好,不赤腳反倒不習慣了,覺得沒有達到鍛煉效果。
記者:那你不覺得別人這么看著你,怪怪的么?
黃鐵梁:這倒不覺得,我有很多事情,別人都覺得奇怪,也不是第一次。
就像黃鐵梁自己說的那樣,不光是跑步,他做事經常不按常理出牌。
妻子:要成功先發瘋,他一直是這樣的。
三姨姐:異想天開,不按常理出牌。
黃鐵梁曾是老家鄉里的一名中學語文老師,2004年下海,兩次創業都是在幾乎身無分文的時候起步,并能很快賺到錢。
村民:看的書多,腦子自然好使。
記者:他聰明?
村民:當然,真是服了他了。
副縣長:解決了我們丘陵地帶不能機械化操作的難題。
三姨姐:他一直信奉一句話,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原來我還不相信,現在我也信了。
黃鐵梁為什么會被村民叫作“番薯頭”?他又是如何用4年時間,打造一個當地家喻戶曉的品牌,成為當地賺錢高手的呢?
1994年,黃鐵梁從贛州市隴南師范學校畢業后,回到老家全南縣做了一名語文老師。到2004年,已經29歲的黃鐵梁還沒娶媳婦,也沒買房子,也沒有存款??删褪窃谶@一年,因為一個機遇,他一年就賺了40多萬。
黃鐵梁:40萬,等于工作30年的積累。這樣干下去,賺幾百萬都沒問題。
讓黃鐵梁一年就賺了40萬的正是當時風頭正猛的房地產生意。可幾乎沒有積蓄的他,怎么能搖身一變成了大家眼中的房地產商,還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呢?
這個人叫黃水勝,和黃鐵梁是同鄉,2004年,黃水勝花2萬多元在縣城里買了塊160多平米的地皮,想找人合伙蓋房子。
黃水勝:那塊地皮是我買下了的,但是自己經濟跟不上,想找人投錢蓋。
投資房地產,要很大的成本,不少村民都覺得黃水勝是異想天開,黃鐵梁卻覺得這是個改變命運的好機會,而且也只有自己能幫黃水勝把這件事干成。黃鐵梁提出跟黃水勝合伙。
黃鐵梁:這點我很確信,他有地但是他干不成,我沒錢但是我覺得有地足夠了,沒錢我能籌到錢。
黃鐵梁發現,當時房地產市場越來越紅火,很多朋友都想買房,如果把這些人聚在一起進行預售,先拿錢,這事就不就成了嘛。
記者:如果這么簡單,別人為什么做不成?
黃鐵梁:這就是對很多創業者的要求,要溝通能力。真正有需求的人,我們把我們的坦誠展現給他,他也愿意先拿出錢來。
靠著良好的溝通能力,精準把握住買賣雙方的需求,黃鐵梁一分錢的成本也沒花,靠一張嘴皮子,最后賺了5萬多元錢。這也讓他入了門,嘗到了甜頭,先后又蓋了兩棟房子。一年時間,黃鐵梁賺了四十多萬,還娶了媳婦。
2006年,黃鐵梁又看好一塊地皮,這筆生意可不一般。為了拿下那筆大生意,黃鐵梁把全部積蓄50萬都拿了出來。
黃鐵梁:這筆生意至少能賺200多萬,做好了,名聲就能大震了。
可萬萬沒想到,這筆生意不但沒有讓黃鐵梁名聲大震,卻使他陷入到人生低谷。
妻子:他走路原來是很霸氣的那種,像螃蟹一樣,大搖大擺的,但是那之后就變了,走路就腦袋耷拉著的感覺。
原來,房子還沒開始蓋,和黃鐵梁合伙開發這塊地皮的人,就把兩人集資起來的所有錢都揮霍一空了。
黃鐵梁:我自己去找他要錢,要一次沒有,要一次沒有,最后我決定訴至法庭,做個了斷。
黃鐵梁又氣又急,可沒有辦法,只能把合伙人告上法庭。盡管法院判了對方還錢,可因為那人也已經沒有了錢,所以還錢的事只能一拖再拖。
黃鐵梁:很懊惱,全部積蓄50萬都沒了。
在黃鐵梁看來,自己失去的不只是50萬,也不只是在縣里名聲大震的機會,而是他對未來創業計劃全部的幻想。
2008年8月,已經消沉了一年多的黃鐵梁,坐在家里看電視。正值北京奧運會開幕,打開電視鋪天蓋地都是關于奧運會、火炬傳遞的報道。看到火炬傳遞的熱烈場面,黃鐵梁的激情也被點燃了。
黃鐵梁:一種精神上的激勵。像傳遞火炬一樣,不要斷掉,我原來做得好好的,不能因為一點挫折就斷掉。
黃鐵梁做了一個決定,要像奧運火炬傳遞一樣,給自己規劃一條路線,從老家全南縣出發,先南下經過韶關、廣州、深圳,然后往東,到達上海,再繞道壽光,經過南陽,最后回到老家。他要振作起來,這樣跑一圈,重新尋找創業機會。
妻子:當時家里有5000多塊錢,我都拿給他了。
黃鐵梁:沉甸甸的也覺得。我記得當時國家在鼓勵往三農方向發展,我覺得做什么事都應該跟著大勢走,所以我就決定做農業。
有了方向,黃鐵梁馬上就出發。五個省八個市,幾乎跑遍了這一路上所有的蔬菜批發市場。
當黃鐵梁走到廣州的一家批發市場時,一個現象引起了他的注意。
黃鐵梁:我們一般這個紫薯很少,但是我看到的是好大一個倉庫,幾十噸幾十噸的。
批發商:剛剛流行那個紫薯,整個市場的需求量是比較大,基本上是賣完,不夠供應市場。
紫薯好賣?粗糧風頭正猛?黃鐵梁一聽,市場供不應求,這是個機會。一回到家就四處跟親戚朋友借錢,要在村里租100畝地種紫薯??烧J識他的人都不看好。
朋友:很多人認為不看好,也是勸他。說風涼話的也有,說沒什么前途。
原同事:在老一輩看來,番薯都已經是吃怕,吃多了都要作嘔的。提出來種番薯我們都覺得不可思議。
黃鐵梁東拼西湊籌集4萬塊錢,先付了地租,沒錢請工人,就帶著妻子,兩人一起下田里干活。附近村民看他們干得熱火朝天,都笑了。
村民:我們都笑他,笑他“番薯頭”。沒有什么效益,賺不到錢,又便宜,產量又不是很高。
村民:本來很笨的人就是“番薯頭”,笨的人就是“番薯頭”。
村民:紅薯一樣,“番薯頭”就是很笨的人一樣。
番薯不值錢,賣不上價又在當地方言里有傻、笨這樣的意思,村民覺得黃鐵梁種番薯,這個做法不聰明,因此“番薯頭”的綽號也在村里越叫越響。
黃鐵梁:表情上不會顯露出來,心里肯定會憋著一股勁,等我做出來再說,你叫我什么番薯頭也無所謂。
黃鐵梁表面上不動聲色,心里卻暗自得意,因為他種的不是別人以為的不值錢的紅薯,而是價格比紅薯貴3倍多的紫薯。黃鐵梁在外面考察的時候,連紫薯收購商都聯系好了,只要紫薯種出來,馬上就有批發商一車車來拉走。
黃鐵梁每天守在地里,眼看著紫薯長勢越來越好。
2009年5月的一天晚上,黃鐵梁躺在床上,正憧憬著這100畝紫薯挖起來能賺不少錢時,突然想到了什么,一下坐了起來,嚇出了一身冷汗。
黃鐵梁:突然想到這個不行,就突然坐起來,這么重要的都沒想。突然發現這個問題這么重要都沒想到,這個時候想到,等于就著急嘛,就很吃驚,真的是驚出冷汗來了。
原來他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足以讓他血本無歸。
黃鐵梁:解決不了那肯定完蛋了,都不用去挖了??隙ㄊ菦]錢賺,也做不了。就做不下去了,解決不了了。
黃鐵梁忽略的究竟是什么問題呢?
原來,在黃鐵梁之前,當地人都是小面積種植紅薯,收獲的時候,也是靠人力手工收挖。然而像黃鐵梁這樣上百畝大面積種植的,靠人來挖,根本不可能。
村民:我們幫他種的時候,我們就考慮用什么來挖。假如他用手工來挖,用那個鋤頭來挖,他肯定工錢都搞不到。你看這個紅薯才一塊錢一斤,工錢就要幾十塊錢一天。
黃鐵梁:我們人工就是用這個,一耙一耙下去。不但會費很多工錢,比如你裝一車,要裝5萬斤,裝10萬斤,你靠人工,后面的還沒挖完,前面挖出來的都枯掉了。
要想提高效率,節省人工成本,黃鐵梁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用大型農機來挖,可這條路也行不通。
黃鐵梁:你看我們這邊地形,都是一小塊一小塊,大型機器沒走兩三米就要掉頭了。
人工挖找不到工人,機器挖又沒有合適的機器。這可驚呆了黃鐵梁,種好了怎么來挖這個問題,他之前竟然從沒有想過。眼看著再過三個月紫薯就要長成了,挖還是不挖成了問題。難道自己重新創業第一步就要栽跟頭了?
黃鐵梁:當時是覺得很恐怖,就覺得不用干了,之前的也白干了,這才是大笑話了。
黃鐵梁不甘心,也不服輸,可又該怎么辦呢?他就這么悶頭在地里傻站了三天。
黃鐵梁: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就看著那些紫薯。真的是就這樣抽了自己。
最終,他還是想出來了一個辦法,而這個辦法又讓大家當成了笑話。因為他要自己造一臺能挖紫薯的機器。
三姐:我覺得他一個文弱書生,可以造出機器來?
朋友:他一直是文藝青年,對于理論、機器還沒我懂得多,他能造機器,我不相信。
果然不出大家所料,黃鐵梁把圖紙是畫了一摞又一摞,可還是完全沒有思路。事情一時陷入了僵局。
2009年6月的一天,事情突然有了轉機。那天,黃鐵梁去自己的紫薯地,路上看到有村民在犁地。這讓他一下有了靈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黃鐵梁:當時就看到老百姓拿這個犁在犁這個田,因為它可以把泥巴翻起來,紅薯長在這個泥巴里面,也可以這樣翻起來。看到這個泥巴翻滾,我就有了靈感。
受到農戶用牛耕田的啟發,黃鐵梁把牛換成了手扶拖拉機,造出了這種機器來挖紫薯。
黃鐵梁:這里不是很尖銳嘛,他們就擔心這一鏟子下去,紫薯就被鏟斷了。其實不會,他只有入土的時候是插進去的,只要插進去了,就可以平行推動。
2009年秋天,黃鐵梁成功用自己設計的機器把種下的紫薯全部翻挖出來。這批紫薯賣了四十多萬元,看到黃鐵梁賺了錢,村里好多人想跟著他種。第二年黃鐵梁就成立了合作社。
村民:原來“番薯頭”是很笨的意思,現在不一樣了。
村民:原來很笨的人就是“番薯頭”,但其實他不笨,腦子很好用。
從2011年開始他又帶領社員先后種了紅薯、白薯、黑花生、黑大豆等十多個品種。
2014年中秋節過后,到了紫薯大面積收挖的時候,可讓人沒想到的是,今年紫薯行情一落千丈,價格不足去年的一半。
批發商:不好賣,今年是歷史以來最難賣的一年。
批發商:今年比去年價格跌了一半,去年三塊,今年一塊多都沒人買。我們都不敢收,收了賣不掉放在庫里都壞掉。
前幾年,因為紫薯的行情好,黃鐵梁的紫薯每年都不愁賣,剛挖出來就能一車一車被收購商拉走,幾乎沒什么存貨???014年中秋節剛過,社員送到黃鐵梁收購基地的紫薯也堆積了起來。
黃鐵梁:就這個院子里能放東西的地方都堆滿了。
看著一車一車送來的紫薯就堆在那兒賣不出去,社員們都急了,一趟一趟去找黃鐵梁。
社員:我看到黃總那里堆著好多的紫薯,我種的他拉走了就堆在那里,我就很著急了。不知道我那里剩下的他還收不收。
黃鐵梁:我的套房、店面都賣掉,就是沒人要倒江里,我也會把你們的錢都還了。
社員:我們都好多年朋友了,他和我們簽了協議,說一定會收,現在行情不好,看他賠錢,我們也不忍心。
眼看著社員個個著急上火,黃鐵梁卻像個沒事人一樣,其實,他從沒擔心過紫薯賣不掉,因為黃鐵梁早就有了辦法。
黃鐵梁:這個我是有底氣的,不會出現那樣的情況。我之前已經把最壞的情況都考慮到了,只會更好,不會更差了。
黃鐵梁到底有什么辦法呢?這還得從2012年的一天,他的基地來的一個人說起。
2012年初的一天,正在外地考察的黃鐵梁接到家里的一個電話,說家里來了幾個人,讓他趕快往家里趕。
黃鐵梁:放了電話,就什么都不管不顧了,直接就回家。
黃鐵梁聽說了情況,趕忙就放下手頭的工作,開車就往家趕。
黃鐵梁匆匆趕回來要見的就是這個叫林報杰的人,林報杰是福建一家食品加工廠的老板。
林報杰:那年我們生產上擴大,急需好多原料,聽說贛州這邊有個種紫薯的大戶,我們就找來了。
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合作加工紅薯、紫薯食品。2012年下半年,黃鐵梁把自己的紫薯、紅薯等加工成脆片、紫薯仔等,第二年開始和當地各大超市、酒店建立合作。
2014年,盡管紫薯行情大跌,但黃鐵梁順勢減少鮮紫薯供應,擴大加工產量,年銷售額達7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