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發展30年的中國花卉產業,已經進入結構深度調整期和發展方式轉型期,業界專家認為,這是產業升級發展的必然過程。
在保留傳統優勢的情況下,花卉產業轉型升級如何突圍?
提質增效、創新發展,已成為我國推進現代花卉產業發展的新方向,可喜的是,各方都在積極實踐中。
科技興花 發展未來可期
眾多專家認為,從數量擴張轉向質量效益的關鍵是科技創新。
2012年底,一項新的突破引起了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作為梅花基因組項目的首席專家,花卉專家、北京林業大學副校長張啟翔與他的團隊完成了梅花全基因組測序研究,構建了世界上首張梅花全基因組精細圖譜。
“這一科技創新意義重大。”張啟翔解釋,因為基因控制著生命體的各種特征,梅花的基因有上萬個,測序出不同基因的不同功能,即可有針對性地控制和調整花卉的花色、花期、花香、花型等諸多重要性狀。
這項突破性成果讓中國的花卉基因研究水平躍居世界前列。掌握基因的功能,等于掌控了花卉的“多變”,這恰是花卉產業搶占市場的核心要素,為我國特有花卉走向國際舞臺創造了可能。
然而,這一讓國際驚嘆的成果并不僅梅花這一個種。目前,我國正在進行牡丹、菊花、月季等基因組的測序研究,預示著我國花卉產業發展的未來可期。
實際上,在新品種的研發上,一些花卉產業重點省份的創新也顯現出新氣象。
云南花卉科研成果十分突出,花卉新品種數和種類均為全國第一。特別是在推進“云花”產業化進程中,云南組織實施了一大批重點科技產業項目,獲得了豐碩的成果。
其中,“溫帶球根花卉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建立了百合、彩色馬蹄蓮等球根花卉的現代育種技術體系,獲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
更令人喜悅的是,這項成果直接打開了“云花”的世界名氣。項目實施期間,示范生產種球(苗)1.46億粒(株),將全省種球國產化率由原來不足10%提高到40%,通過種球(苗)生產的鮮切花,83.4%的產品走進了國際花卉市場,直接創造經濟效益5.1億元。
上到國家部門,下到地方企業,科技的支撐力越來越受到重視。在科技引領未來的時代,一個個科技難題的攻破,一個個科研成果的應用,都將匯集成最強動力,加速我國花卉產業轉型升級。
延伸鏈條,產業附加值逐步提升
產業發展處于低端,這是我國花卉產業大而不強的一個重要原因。但近年來,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附加值的探索如星星之火,開始在各地燎原。
花卉入食、入藥的傳統,變成了云南花卉產業轉型發展的突破口。已開發為云南特產的鮮花餅,就是云南食用花卉產品開發的成功案例。
近年來,鮮花餅銷售市場十分火爆。據相關部門統計,僅昆明市鮮花餅日銷量就達20萬個,近3年來,平均每年增速達300%,其中省外市場消費量占總產量的60%。趨勢表明,花卉加工產品市場巨大,云南花卉加工產業前景看好。
目前,云南花卉精深加工技術越來越成熟,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僅玫瑰加工就已開發了玫瑰精油、玫瑰茶、玫瑰酒、玫瑰醬、玫瑰膏、玫瑰餅等多種產品,云南花卉正從美麗產業向美味產業、健康產業延展。
在加快轉型升級的探索中,還有許多地區將豐富的花卉資源與旅游資源相結合。如國際旅游島海南,將兩大產業有機結合,既開發出旅游新產品,又實現花卉產業的新突破。
2012年,海口市重點打造的建設項目之一、投資5億元的海南國際花卉產業園破土動工。項目規劃初期,產業園的定位是學習陳村花卉世界,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花卉交易中心和海南極具代表性的花卉文化旅游景區之一。如今,產業園已初見雛形,隨著市場的帶動,人氣將越來越高。
三亞的玫瑰谷是集玫瑰種植、玫瑰文化展示、旅游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玫瑰主題產業園,2011年,每天接待游客量達2000人次。產業園負責人表示,一邊賞花一邊品花是吸引游客紛至沓來的最大亮點。2014年,玫瑰谷開拓了主題餐廳和以玫瑰為元素的商品,如玫瑰沐浴露、玫瑰茶、玫瑰咖啡糕、玫瑰精油等,銷售量隨著客流量增加,逐漸成為玫瑰谷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三亞蘭花世界,以蘭花文化、蘭花景觀和趣味蘭藝為主體,生產和展示3000多種、200余萬株熱帶蘭花,是集生態旅游、科普教育、文化欣賞、休閑娛樂、特色美食、科學考察、教學實習等于一體的多功能熱帶蘭花主題文化旅游公園。游客可以參加蘭花栽培體驗、蘭花手工制作、花藝設計、蘭花命名儀式、蘭花知識講座、插花藝術欣賞與講座,體驗蘭花宴、蘭花茶等,體驗現代花卉高科技成果所帶來的無窮魅力,熱帶蘭花切花盆花、蘭花真花工藝品、蘭花保健咖啡、蘭花美容美膚產品、蘭花香薰產品、蘭花特色服裝等也很受歡迎。
越來越多的地區像云南、海南一樣,突破了花卉產業僅局限于第一產業—花卉種植業的狹隘觀念,將產業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第三產業拓展,成為傳播花卉文化和拉升產業效益的強大動力。
市場倒逼,需求決定方向
近年來,以政府采購和集團消費為主的花卉產品,銷售量明顯下降。在消費市場需求的倒逼之下,花卉行業將回歸服務大眾的理性發展軌道。
新的形勢下,許多企業主動“出擊”,積極轉型升級,一邊苦練內功,加強科技應用;一邊尋找商機,以適應新的市場需求。
面對市場波動,天津濱海國際花卉科技園區股份公司的銷售量不降反升。2013年底,公司上市的400萬盆鮮花,短短3個月就銷售一空。公司董事長楊鐵順表示,“讓每個家庭都有一盆好而不貴的花”是公司發展的目標,所有盆花產品均是針對普通百姓家庭而準備,既便宜又好養且開花時間長。
如何才能實現好花不貴?
走進公司新建的世界最大新型智能溫室不難發現,溫室引進和吸收了世界最先進的設備和技術,花卉生產從裝盆、栽植、澆灌到分級、包裝、運輸等環節,都采取機械化作業和自動化管理,有效地提高了產品質量,生產效率比傳統方式提高了100倍,不僅產品質量有了保證,而且大大節約了生產成本,這也是公司產品越來越受歡迎的重要原因。
“國蘭大王”饒春榮是一個從花農成長起來的企業家,致力于國蘭產業化。使國蘭不僅能為高端人士所鑒賞,更要走進百姓家庭,這成為他追求的目標。近兩年,一些企業生產的蘭花受到市場沖擊,但連城蘭花公司卻未受太大的影響。因為饒春榮早有布局,公司生產的國蘭品種,引進和自主研發的就有200多個,形成了從低檔到高檔的梯隊式格局,有效地降低了銷售市場不穩定的風險。
近幾年,針對日常消費群體的增加,饒春榮開通了網上銷售渠道。在天貓旗艦店上可以看到,公司出售的蘭花不僅品種豐富,而且價格親民,吸引了許多以網絡購物為主的消費群體。
與傳統企業銷售渠道單一的模式有所不同,饒春榮的經營理念順應發展潮流,不僅讓公司的銷售模式更加立體,而且先人一步地占領了網絡銷售平臺的有利商機。
據淘寶網2013年統計,全年個人成交的小型特色綠植達6億件,交易額約60億元。無疑,網絡銷售平臺將成為未來新的花卉大市場,兵家必爭之地。
變,是花卉業不變的主題。在當下中國花卉產業轉型升級中,品種在變、技術在變、發展思路也在變。可以期許,從國家到地方再到企業的突圍下,每一小變或許將成就中國花卉產業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