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市統計局獲悉,去年我市水稻畝產達606.5公斤,仍為多年來的高產水準。市糧食局負責人分析認為,在稻麥直播面積不斷減少的趨勢下,無錫糧食生產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仍應保持穩產、高產狀態的“高調”行進。有數據顯示,目前無錫人一年約吃掉糧食200萬噸,其中僅約40%源于本地。與此同時,我市稻麥直播面積前年為157.7萬畝,去年僅153萬畝,較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則已減少了百余萬畝。
“盡管糧食儲存期長達數月,理論上無錫一粒糧食不產也能靠外地采購滿足需求”,業內人士表示,無錫城市建設還在不斷推進、糧食需求量還在增加,若糧食自給率大幅下跌,那么僅憑目前的糧倉設施、應急保供點等設施及糧食市場管理手段難以使糧食順暢流通。
“穩定糧食生產首先要固化糧食生產區域。”宜興農林局相關工作人員說,目前我市已劃定的基本農田包括糧、油和蔬菜基地、農業科研和教學實驗田,并沒有以土地利用規劃等形式對糧食生產區域固定下來。當前,種一畝稻、麥的年收入也就1200元左右,而一畝蔬菜可以種多茬,年收入好的可達上萬元,如果不固定,有可能會使整片糧田轉為蔬菜田等非糧化生產,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機械化耕種設施的投入。
市農委人士認為,糧食要穩產、高產,還要進一步鼓勵耕地規模流轉,進一步培育農民合作經營組織,促進糧食生產向集約化、規模化、現代化方向拓展。對流轉耕地的各種經營主體,要從政策上限制不得隨意改變用途,以保證糧食生產面積不減,生產糧食的熱情不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