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一”幫扶示范村助農民致富
黑驢皮屬陰,驢皮張光亮厚實,營養物質儲藏充沛,用其煉制阿膠滋補效果最好。
作為國家發改委現代中藥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東阿阿膠于2012年9月投資4.5億元啟動建設了國家黑毛驢繁殖中心,是國內唯一的黑毛驢種質繁育中心,同時也是山東省農業產業化龍頭。目前繁殖中心包括良種繁育中心、種公驢站、科技研發中心和毛驢文化博物館等,集分子育種、繁殖、營養、疾控及驢奶、驢血、驢骨等產品開發于一體,致力打造世界領先的毛驢產業技術集群。
蘆莊村靠近黃河,可使用土地面積較大,草物飼料充足,東阿阿膠選址蘆莊村作為首個國家黑毛驢繁殖示范村,既可以節約成本,又能帶動農民養驢致富。在國家黑毛驢繁殖示范村啟動儀式上,東阿阿膠向農戶發放了50頭種母驢,母驢產權屬于東阿阿膠,所生驢駒產權和收益均屬于農戶。示范基地的主要功能是繁育種公驢、培訓、收購和帶動;母驢由農戶飼養。
優良的產區條件、先進的原料基地管理模式,以養殖戶利益為先的企業社會責任感,是東阿阿膠養出好驢的“金三條”。在國家黑毛驢繁殖示范村,東阿阿膠將對農戶實行“一對一”幫扶,從飼料、繁育、飼養和技術等方面,解決農戶養驢過程中的難題。通過示范村項目的推進和擴大,3至5年時間,東阿縣黑毛驢種業規模有望達到1萬頭,在東阿縣的推廣將逐步輻射帶動聊城市農民養驢致富。
本著提升農戶養驢效益等目的,在新推廣的國家黑毛驢繁殖示范村中,東阿阿膠有幾點創新的做法受到農戶普遍歡迎:為養殖戶無償提供種母驢,且均為已經懷孕的母驢;從配種到飼養管理,提供全程技術服務;簽訂收購合同,保障按照不低于市場價格收購。“東阿阿膠是咱家鄉的寶啊!政府和企業關心我們,我們要把驢養好,也要為阿膠出點力。”村民王道榮激動地表示。
聊城市農委主任侯德功說:“國家黑毛驢繁殖示范村建設開創我市農業結構調整、畜牧養殖業、新農村建設之先河,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農業興則全局興,農民富則各業活,各行各業更應當像東阿阿膠一樣具有生態發展、和諧發展,全局提升的責任感。”
感恩家鄉熱土上游建設革新養驢史
我國養驢的歷史已有4000多年,據《中國農村統計年鑒》公布的數據顯示,近年,驢的養殖規模日益縮小,存欄量以每年3.6%的速度遞減。驢產業存欄量的減少,意味著驢皮原料的緊缺。近年來,隨著滋補品市場的發展,阿膠市場的競爭也愈演愈烈,原料市場競爭也日趨白熱化。上游原料是阿膠行業的命脈,阿膠行業被曝光的兩次重大事件都是因為原料而起。
原料基地是阿膠生產的“第一車間”,建設好壞直接影響產品質量,關系到企業的長遠發展。這一點,東阿阿膠早在十多年前就意識到了。從那時起,伴隨著全產業鏈管控模式的構筑,東阿阿膠開始啟動養驢示范基地建設。從自然而分散的養殖轉型為基地帶動、農戶散養的計劃養殖,東阿阿膠著眼長遠的“原料保障行動”:通過政府推動和市場拉動結合的方式,東阿阿膠創出了“政府+基地+合作社+養殖戶”的合作模式。在此模式下,目前,東阿阿膠開始建立全過程溯源的質量追蹤體系,構建全產業鏈質量控制模式,形成了大質量觀的質量文化。
為積極應對生產原料競爭問題,東阿阿膠在新疆、內蒙、甘肅、遼寧、云南、山東等地建了20個養驢示范基地,基地輻射范圍的不斷增加,毛驢存欄量逐漸增加。在增加驢皮供應量問題的同時,也拉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一頭驢就是一個小銀行”。與東阿阿膠合作養殖毛驢,目前已成為相關地區農民脫貧致富的好模式。東阿阿膠在驢產業上的公益性支出,包括良種保種、育種與繁殖技術研究、農戶種驢補貼、技術培訓、改良器械、產業宣傳等,已超過2000萬元,為養驢農戶增收以及阿膠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應有的社會貢獻。如在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東阿阿膠2008年出資80萬元,與政府聯合成立了養驢扶貧基金會。成立以來,共為當地改良技術員引進種公驢86頭、建設改良站54處,每年良種改良達2萬頭,巴林左旗農民僅新增的收入就達到1000萬元。
山東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秦玉峰表示:“農戶不獲利,阿膠行業就沒有未來。作為阿膠行業的引領者,東阿阿膠人要深知,養殖戶是上游;上游涵養好了,東阿阿膠才能生機勃勃。是東阿40萬父老鄉親始終給我們以關愛和支持。我們要始終對東阿這片熱土和這里的父老鄉親充滿感恩。履行社會責任、回報社會,更是東阿阿膠超越利潤至上的追求、義不容辭的擔當。”
東阿縣副縣長姚炳輝指出,“東阿阿膠厚道地道,有擔當有胸懷,心系東阿,呵護百姓。國家黑毛驢繁殖示范村的啟動,再次證明東阿阿膠不愧為全國阿膠行業領軍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