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琳輝同志自工作以來,一直在農業技術推廣第一線,承擔設施農業、特色作物、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的研究、引進、培訓以及示范推廣。對專業工作力求科學、嚴謹、細致、創新,多年來,先后在國家級、省部級刊物上發表專業論文、制定地方標準40余篇(項),獲自治區、地區科技進步獎12項。獲得“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農村科普帶頭人”“新疆青年科技獎”等榮譽稱號10余項。帶領的科室連續6年評為優秀科室,個人在年度考核中連續7年考核為優秀。在工作中積極編寫、上報、實施項目,多年來,編寫的各類項目報告有40多份,編寫上報的《和田地區高效無公害設施農業綜合技術集成與示范》列為自治區重大專項于2008-2010年實施,其他有12項列為自治區、地區各類項目得以實施。其中主持完成的《設施栽培作物種類和品種引進、試驗、示范》等項目獲自治區、和田地區科技進步獎,近五年來主持或參與實施的各級各類項目15項。
在設施農業方面,從設施農業發展規劃的制定、溫室結構及建造技術的改進、設施蔬菜優良品種的引進篩選、優良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示范推廣、高效茬口模式的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從疆內外引進30余種瓜果菜500多個品種,篩選出適宜本地區種植的19種76個瓜菜品種,試驗總結了“辣椒-萵筍-早熟西瓜一年三熟模式、辣椒+豇豆+蘿卜、油白菜立體栽培一年多熟”等16種高效茬口模式。在全地區建立21個示范點對優良品種和高效模式進行示范推廣,五年來累計推廣優良品種和高效模式面積58萬畝,優良品種使用率達95.4%。在試驗研究的同時,對總結出來的技術舉辦培訓班培訓縣鄉技術人員及農民,共培訓技術員1000余名、農民近80000多人次、部隊官兵500余人次,授課材料達10萬多字。另外,對標準中的關鍵技術進行整理、翻譯、編印成實用手冊,發放實用手冊漢文2000冊、維文5000冊、明白紙10萬份到農民手中。
在特色作物種植方面,從充分挖掘本地特色優勢資源入手,同時引進外地優良經濟特色作物,整理出本地特色作物玫瑰花、引進特色作物山藥兩套完整的栽培技術資料,篩選出黃豆、綠豆、孜然等作物優良品種8個,摸索出洋蔥、花生、馬鈴薯等作物與糧食、果樹間作套種的最佳模式,制定了“有機食品 玫瑰花栽培技術規程” (DBN6532/T65-2011)”等8項特色作物栽培技術標準,發表了“食用玫瑰不同栽培模式對產量的影響試驗”等有較高水平和實用價值的論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