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和俄羅斯之間的經濟戰爭繼續升級:作為全球主要小麥出口國,俄羅斯開始限制小麥出口,國際市場小麥價格隨即飆高。
據報道,芝加哥交易所內3月交付的小麥期貨上周四大漲2.5%至6.65美元/蒲式耳,盤中更是觸及6.77美元這一5月20日以來的新高。雖然周五小麥價格有所回吐,但全周仍然上漲了4%,且連續第四周上漲。
俄羅斯限制小麥出口的理由“很紳士”,官方說:咱家小麥質量不好,有點污染了,不能賣給你們,省得你們吃了肚子痛。所以,俄羅斯的小麥出口商拿不到衛生檢疫證。俄羅斯經濟學家們的說法是:咱家鈔票貶值了,所以東西超便宜,你們都來搶購,可“地主家”也不富裕,糧食都被你們買走,明年開春俺們吃啥?!
小麥是全球產量第二的糧食品種,僅次于玉米。最大小麥生產國依次是中國、印度、美國、法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等(小麥單產最高的是德國、法國)。但中國和印度人口眾多,小麥很少出口。所以,最大的小麥出口國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法國等。
小麥的進口國高度分散,目前埃及、中國位居前兩位,而且中國有超過埃及的勢頭。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小麥生產國,竟然將成為最大的進口國,說到底是因為人口太多。其他的主要進口國,還有日本、韓國、沙特等等。
俄羅斯在被美歐經濟制裁后,就開始跟西方打“食品戰爭”。其實,俄羅斯的食品安全沒有多大保障,在七八年前主要糧食品種還不夠吃。后來國家加大了投入,加上土地面積廣闊,所以最近幾年俄羅斯糧食產量增長很快,已經能有所出口。但是在蔬菜、牛奶、奶制品、肉類(特別是牛肉)上,仍然有比較大的缺口,需要進口。歐洲和美國,一直是俄羅斯主要的食品供應商。
“食品戰爭”的第一回合,普京的打法是以買家身份制約賣家,也就是說,減少從歐盟和美國進口食品,轉而向中國、南美等國家進口。由于采購渠道突然變更,造成進口量下降,物價飛漲。可以說,殺敵800,自損1000。
“食品戰爭”進入第二回合,普京開始打“賣家牌”:咱在主食上有優勢,尤其是小麥是四大出口國之一,可以影響小麥價格。當然,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也是小麥的大賣家,人家也不怕。德國、英國小麥單產高,也沒有問題。所以,小麥劍指何方非常明顯:中國、日本、沙特、韓國、埃及等。
也許你會說:普京瘋了?!敵友都分不清了?日本、韓國跟美國跑,沙特在油價上落井下石,但中國不是俄羅斯的敵人。而且,小麥價格上漲,美國人很高興呀。
小麥戰爭主要針對的很有可能就是中國!當然,俄羅斯不會不賣給中國小麥,而是讓中國知道俄羅斯現在不是要飯的,而是有分量的朋友。中國幫助俄羅斯,是有必要的,否則也會被殃及的。能順帶捎上日本、韓國、沙特,也是極好的啦!當然,俄羅斯更希望全世界都知道,沒有他們,面包價格會飛上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