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中國名茶核心示范區建設暨有機茶產業發展論壇在成都召開

   日期:2014-12-23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723    評論:0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李后強、省委農工委副主任楊新元、原農業部農產品質量與標準研究中心主任葉志華、中國生產力學會副會長陳勝昌等12位嘉賓,以及來自全國的數十余名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分別從不同角度發表主旨演講、熱烈開展對話交流,深入探討建設中國名茶核心示范區的發展思路與實現路徑,取得了深化交流成果,促進做強川茶產業的預期效果。

  “三名三高“ 指引名茶核心示范區建設方向

  論壇期間,四川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四川省茶葉行業協會名譽會長王恒豐針對中國名茶核心示范區建設和有機茶文化產業發展提出了“三名三高“的要求。他表示,推進名茶核心示范區建設,”三名三高“是其正確的價值取向。

  王恒豐說,“三名“即名茶、名品、名企; ”三高“為提高技術水平、提高質量水平、提高服務水平。”要以企業發展為核心,打造一批名茶、名品,還要提高技術水平、質量標準,提高營銷服務的水平,這樣才能更好地打造名茶核心示范區。“王恒豐還就建設名茶核心示范區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要從區域品牌入手,提高技術標準,做有價值的優質品牌茶葉。“除此之外,他還提到,要加強安全監管,提高茶葉的安全技術標準,著力改變目前茶行業安全標準較為滯后的一系列問題。

  打造中國名茶核心示范區 助推川茶走向世界

  從古到今,四川都是中國的產茶大省,數據顯示,四川省有120多個縣(市、區)種植茶葉,截至目前,全省產茶面積已達420.6萬畝,茶產量21.9萬噸,該兩項指標均位居全國第三位。然而,品牌影響力不足的問題一直困擾川茶“走出去”。為了打破這一瓶頸,四川省社科院在2013年成立“打造中國名茶核心區課題組”,深入雅安、宜賓、廣元等基層調查研究,經課題組深入研究,提出將廣元、雅安、宜賓、西昌四點相連所形成的菱形范圍,包括成都、眉山、樂山、雅安、宜賓、瀘州、資陽、內江、南充、巴中、廣元、綿陽、德陽、涼山和遂寧等15個市(州)規劃為中國名茶核心區;并按區域分為廣(元)巴(中)達(縣)川茶經濟帶和雅(安)宜(賓)瀘(州)川茶經濟帶。整合茶葉產業資源,增加茶葉產品高端化和品種多樣化,同時注重延長產業鏈,擴大川茶的市場競爭力,通過向消費者提供川茶產品的體驗和認知,來建立并保持互需關系。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考察,由四川省茶葉行業協會有機茶聯盟重點成員單位聯合全國多家投資企業,首批確立在雅安、瀘州、成都建設首批中國名茶“三大核心示范區”。在本次論壇上,也正式舉行了有機茶產業核心示范區、甜茶產業示范區、中國名茶核心示范區的項目建設簽約儀式。從源頭對四川茶業資源進行整合,打造完整產業鏈,實施中國名茶品牌戰略。

  打造名茶核心示范區 讓世界消費中國茶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李后強在論壇上發表了《讓世界消費中國名茶》的主題演講,從茶文化、茶產業的角度闡述了打造中國名茶核心示范區的必要性,李后強表示:“川茶發展的基礎較好,產量、品種、門類都比較齊全,產業璉比較齊全,但在世界上的銷售比例較低,尤其是價值鏈、附加值低,占有率差,這是需要研究的一個重大課題。“同時,對于如何才能讓世界消費中國茶,李后強表示,需要通過示范區的建設來打造我們的名茶走向世界的路徑,要從經濟性、科學性、借鑒性方面考慮,尤其是要把品質度、知名度、美譽度、收益度聯系起來統一研究。”

  建設中國名茶核心示范區,將發揮示范效應、引領效應,對于依托川茶優勢,整合資源,實施名茶品牌戰略,形成合力,抱團發展,加快推進標準化體系建設必將產生積極的作用 對于川茶走出國門,占領國際市場有著重大的傳播作用。

  有機茶踐行質量標準 提高茶業附加值

  有機茶是一種在沒有任何污染的產地按照有機農業生產體系與方法生產出鮮葉,在加工、包裝、貯運、銷售過程中不受化學物品等的污染,并經有機食品認證機構審查頒證的茶葉。屬于真正純天然、高質量的放心飲品,是今后茶產業的發展趨勢,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由于目前有機茶仍屬于“小眾”消費,人們對其認識程度不高,四川有機茶產業聯盟要在四川省引導有機茶葉種植生產,提高人們對有機茶的認識,營造發展有機茶的氛圍。

  中國名茶核心示范區建設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打造有機、綠色等放心茶。四川省有機茶聯盟主席周述國介紹,未來在打造四川名茶核心示范區方面,將以村、社和種植個人或企業種植茶葉基地為主要目標,以鄉、鎮、縣(市、區)為行政執法監控的茶葉種植基地安全保障體系,確保茶葉種植不亂施化學農約和化學肥科,以保證茶葉原料安全。同時,促進各茶葉加工企業進行標準化,以各級行政執法監督部門為支撐,建立健全茶葉加工體系,防止不法企業造假制假,保證茶葉加工過程中的產品質量;并建立健全茶葉產品營銷監管追蹤索源體系,杜絕產品質量在銷售過程中滲假以次充好的行為。只有把有機茶做好,才能發揮茶產業的高附加值和帶動效益。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