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在旺蒼縣黃洋鎮采訪時,不時看見空中排隊飛過幾只大雁,盤旋幾圈后,又都乖乖飛回養殖基地去。養殖鴻雁的林登滿說,這些鳥兒一 出生就在這里,已經“養家”了,不擔心它們飛走,“很多人都覺得有趣,來我的養殖場看稀奇,以后這種觀賞價值就是我的新經濟增長點!”
綠色養殖成本低
林登滿說,目前我國人工飼養的大雁品種主要有鴻雁、斑頭雁、豆雁、灰雁等,他養的是鴻雁。
“2009年我在電視欄目中看到家養大雁的致富信息,心里就有了養殖鴻雁的想法。2012年,我花了600多元買來了20幾只鴻雁蛋進行人工孵化試養,沒想到居然成功孵出了10來只。”林登滿說,為了規模養殖實現致富夢,他去年租下躍龍水庫專門養殖鴻雁。
林登滿說,鴻雁喜歡棲息于開闊平原以及平原草地上的湖泊、水塘、河流、沼澤等地,而采取放養的方式養殖鴻雁,不僅省時省力,還能增強其抗病能力,更加促進它肌肉的活力,讓鴻雁有更高的營養價值。
為了確保綠色生態養殖,林登滿給鴻雁飼喂的都是“粗糧”,“把玉米(2355, 2.00, 0.08%)、米糠、麥麩、豆粨、預防藥加工成細料喂養,不僅成本低廉,營養價值還高。”
林登滿目前養了138只鴻雁,平均每只每天只喂3兩青飼料,一年的飼料錢只需要1萬多元。“算下來,比養雞養鴨強多了。”
這138只大雁中有88只母雁,每只母雁一年可產25個蛋左右,一年可產蛋2200只左右,可以孵化1800來只大雁,到今年下半年就可存欄大雁2000多只,按目前每只大雁200元的銷售價算,今年年底林登滿就有40萬元的收入。
立體養殖效益高
“這些鴻雁還是池塘里的魚兒的‘奶媽’!”林登滿笑著介紹說,因為鴻雁在水面,魚兒在水下,大雁排出的糞便含有很多未消化的粗糧,所以他采用立體養殖的辦法,水面養鴻雁,水下養魚,讓所有資源都得到利用。
“我算了下,如果大雁數量達到2000只,所產的糞便可幫助喂養2萬斤花白鰱魚,節約魚飼料4.5萬斤左右,節約成本7萬元左右。”林登滿說,魚兒吃了大雁糞便還長得挺快,產量能提高20%左右。
到今年下半年,林登滿的水庫可產魚10萬斤,平均按每斤7元算,水下養魚的收入就有70萬元,“到明年,我這里就可以出欄大雁5000只,魚的產量能達到13萬斤,兩項加起來的純收入能達到100多萬元呢。”
看著正在水中嬉戲的鴻雁,林登滿說,將來發展到了一定規模,他還準備建農家樂,讓游客欣賞到鴻雁展翅翱翔的同時,還能吃到大雁肉和生態魚。